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新闻中心>>海峡新闻 >> 福建新闻>>正文

大数据,为福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www.ijjnews.com    新华网 2018-03-02 16:11
  

  大数据,让农民职业更有吸引力了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开启了福建农民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也让越来越多人能通过勤劳与智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莆田“80后”小伙陈戎,原本是服装连锁零售行业的一名企业高管。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农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能把十几年服装品牌运营经验“嫁接”到农业中,他创办了壕鲜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方面通过微商城平台销售全国各地生鲜水果,另一方面努力把莆田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接入电商平台,赋予土特产全新的品牌形象。“要让每份农产品都有故事、有文化、有乡愁,这样就能实现附加值提升。”多年的农村电商经历,让陈戎颇有心得。城厢区华亭镇涧口村的手工线面,原本用粗糙纸盒包装,如今穿上了精致的牛皮纸外衣,做成了2.5公斤一盒的“涧口”牌伴手礼盒,每份卖到了68元,是本地农副市场售价的2倍。“有了品牌后,产量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

  莆田市涵江区陈桥家具专业村借助电商平台,积极打造百亿家具产业特色新农村。图为陈桥村一位家具电商负责人向民建中央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右二)一行介绍网店经营情况。新华网 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如今,壕鲜生又承办了莆田惠农电商中心,既服务了农村创业青年,又在培育一颗颗新的乡土创业种子。

  在长汀县河田镇,自主创业的家庭农场主人易小贞,近日忙着组织人员包装河田鸡和鸡蛋,为“供销e家”网上订单发货。去年她的家庭农场在网上推出的肉鸡、鸡蛋、花生油等特产,销售额突破了800万元。

  “早期河田鸡不敢多养,担心卖不出去,现在不用愁了,电商中心会帮我们卖。”同村的修石林说,自从长汀县河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农产品销路不再是问题。

  2015年,长汀县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全县已建设75个农村淘宝服务站、52个供销e家村级服务点,不仅实现“网货下乡”,也让当地河田鸡、小黄姜、百香果、长汀米粉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进了城,拓展了销路,实现了增收。

  长期以来,粮食、农副产品、劳力等各类生产要素,大多由农村流向城市。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和普及,这一态势悄然发生改变。

  地处厦门市最北边的顶村村,平均海拔450米,曾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十多年前,村里将目光瞄准山里的满眼绿色,率先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以特色农业为基石、乡村旅游为龙头、专业合作社为统筹的乡村经济发展路子,先后获得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三个“国字号”称号。

  “在外人眼中,如今的顶村已经算是声名在外的‘富美乡村’。但我们的未来,寄希望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回归。”村支书黄东跃说:“年轻人有文化,见过世面,运用大数据提升乡村旅游正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1984年出生的马贤辉如今已是合作社的总经理,原先在岛内做物流管理,2015年合作社初创时在村两委的动员下回到村里。他说:“为家乡奋斗,很有成就感!”目前,像马贤辉一样回乡在合作社打拼的年轻人有10多人,已经成为合作社经营管理的骨干和业务拓展主力。他们正齐心协力优化“互联网+文创+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为房车公园宿营地、乡村音乐休闲广场及亲水旅游体验区等项目的实施做足准备。

  在遍野茶香的安溪县大坪乡,如今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文艺风。2015年,生长于斯的十多名大学生结伴返乡,联合发起“创客乡村,众创大坪”项目,通过资金、劳务众筹等方式,将文创旅游、特色餐饮、电商营销等行业融为一体,聘请台湾业界知名专家当顾问,策划对接台湾民宿文化,携手发展自己家乡的旅游业,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来。

  在大坪乡萍洲村村民张仙化旧厝改造成的“微创平台”主题民宿,房前是碧绿的菜畦,门两边大红灯笼高挂,一楼屋内蓑衣、犁耙、瓮缸等陈设古朴亲切,老式留声机、吉他洋溢浓浓的文艺气息,二楼摇青、揉捻等传统制茶用具样样新奇。这是“众创大坪”团队打造的诗情画意。“我们都是从大坪走出去的,家乡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深度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年仅27岁的高少雄如今是大坪众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我们对接台湾民宿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共融。”

  这些回归乡村的创客,闯过江湖,却不忘乡愁,深谙“三农”民情,又熟知城市人的消费心理。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土地不再荒芜,让乡村再度热闹,让农民更有话语权,让乡亲的生活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近几年,邵武、长汀、连城、武平、古田先后入选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的地区。而电子商务,正是返乡人才创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数据,让乡村治理更有效了

  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也对乡风民俗传承、精神文明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农村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普及,给农村社会治理也带来深刻变化。

  在乡村治理上,互联网同样在以惊人的速度加快渗透和裂变。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租一辆自行车在村里自由穿行;打开手机软件,就可以看见独自留守家里的老人在做什么;如果你愿意,点开另一个视频,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可以实时关注。这是“互联网+”下,南安梅山镇灯光村的生活小场景。

  灯光村位于泉州南安市梅山镇西北部,是一个偏僻的山村,村里近三分之一人口外出从事水暖、建筑等生意。为了弥补家庭监护的缺失,灯光村借力互联网,架设了一张“亲情网”。

  2015年,“智慧灯光”项目落户灯光村,村里80岁的五保户老人潘丽英,生活发生了变化。家中客厅的监控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直接连接到挂钩帮扶的村干部手机上,老人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村干部便能第一时间赶到。同时,由于全村覆盖了WiFi网络,留守儿童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与千里之外的父母视频沟通交流,父母通过手机也可以远程监控煤气是否泄漏等。

  借助互联网,闽清县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县143条河流纳入信息化管理,为县、镇、村三级治水提供了智慧“大脑”。图为闽清县河长制办公室秘书科负责人宋秀生正在查阅后台管理系统。新华网 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在福州市闽清县,管河巡河也遇上了“互联网+”。乡村水系治理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不再遥远。借助“闽清县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县、镇、村三级治水部门可以进行水系名录查询管理、日常治水办公、河道在线监测等工作,河道专管员、河道保洁员还能通过定位,迅速找到污染源、垃圾点,完成清理后实时反馈。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张更大的“智慧网络”已经编织完成。

  说起前年出海渔船抛锚的情景,流水镇北港村渔民张议仍心有余悸:“正当我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的时候,区海事局的救援船来了。”原来,张议那天一大早就出海捕鱼,一直到了晚上家里人都不见他回来,就拨打12345紧急求助。12345平台立即启动“网格”管理系统进行搜寻调查,发现这艘渔船在海上出了故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协同处置,成功将张议营救上岸。

  2015年,平潭综合实验区被确定为福建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这让许多老百姓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图为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内,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向访客演示便民服务体系。新华网 发(民建中央课题调研组供图)

  2015年10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被确定为福建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探索将网格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构建融综合治理、城乡管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一体四翼”的新型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建设,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眼下,群众通过12345服务热线、手机APP“五彩麒麟”、12345门户网站等方式提出的诉求,均可连接到平潭“智慧岛”指挥中心,实行统一受理流转、统一指挥调度、统一考核评估。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乡村图景。当下,大数据“基因图谱”正向广阔的八闽乡村蔓延,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孕育着无比美好的未来!

(记者 敖春磊 王永刚 蒋巧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本文]
标签: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