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举行 吸引来自国内外2000多人参会

www.ijjnews.com   海峡导报  2017-11-05 14:12
  

  原标题:无人机海下拍摄比人眼还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一批海洋创新型项目集体亮相

  ▲无人机“风暴”

  ▲海上风电安装船

  昨天上午,2017厦门国际海洋周的重头戏之一——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在海沧举行,一批海洋创新型项目集体亮相,亮点多多,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共2000多人参会。

  导报记者现场了解到,本届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共有60家涉海单位和团体参展,范围涵盖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船舶与高端装备、海洋信息技术与环境监测、海水综合利用、创新创意等类型企业和项目,展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洽谈会共签约19个项目,涉及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制药制品等新兴产业领域,总投资9498万元的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0个;入驻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的母婴专用浴海绵、海洋科普直播平台、海洋文创设计等创业项目8个;总投资预计达5000万元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1个。

  作为本届洽谈会宣传推介的重点之一,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是厦门市建设的首个海洋创业创新基地,为涉海创业和创新团队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支持涉海项目孵化。该基地正式投入运营一年以来,已有两批共21个项目顺利入驻,其中众创空间团队14个、孵化区企业7个,预计投资规模可达11467万元,形成涉海团队和企业竞相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国产良种亲虾有望替代进口

  昨天签约的新荣腾中厄合资对虾基因选育项目,合作双方为厦门市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厄瓜多尔第一实验室公司,双方将共同投资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用于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科研项目。目前项目已启动实施,基地位于厦门翔安。

  作为重要的对虾种苗生产基地,厦门新荣腾总经理杜剑荣表示,这次签约,意味着我们直接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科研团队和技术,参与对虾亲本选育的研发,不仅能在国内形成尖端的亲虾选育技术,还有望令项目成果——经选育的良种亲虾在几年内替代进口亲虾,如此,不仅对于国内对虾亲本严重依赖国外的现状,而且对于全国对虾养殖业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而厄方的第一实验室公司代表约翰也表示,合作后他们将会把公司多年来的经验和技术带到中国并加以转化和应用,以改善目前中国的亲虾市场受制于国外、基因库多样化欠缺的现状,帮助中国亲虾在抗病性、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方面通过基因选育得到根本性提高,以使中国的亲虾抗逆性水平超越国际水平。

  海上很快也能有3G、4G智能通信

  昨天在展会现场,厦门新诺北斗航科信息公司收到了多个国内外参会代表的合作意向。

  除了其用于海域船舶管理的小型雷达等,它最受关注的产品要数ECDIS船舶综合信息系统,这是国内最新的船舶信息管理集成。而且,公司正在研发一款此系统的升级版,很快就能面市。

  升级以后的系统,将利用最新发射的卫星,和已有的海上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海上实时互联,3G、4G高速大容量信息传送的海上智能通信。“目前的海上通信范围只能实现30海里以内,但新系统能够将这个范围扩大到600海里以内。”公司黄副总经理介绍说,“600海里什么概念?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台湾海峡是100海里。”

  无人机能入海,“看”得比人眼还清楚

  你以为无人机只能上天?那你就OUT了,如今的无人机不但能入海,拍摄到的画面会比人眼还精细好多倍!

  昨天的展会上,一台水下机器人“风暴”格外呆萌,千万别小看它,在人类的遥控下,它能下潜到水下100米,代替人类进行水下影像拍摄、沉船探险、水下勘测等,而且拍摄到的画面能最大限度还原实景,比人眼看到的更精细全面。“它主要针对水产养殖场、潜水爱好者等消费群体。”风暴的研发公司海图智能科技方面表示,该款机器人价格将在10万元左右,目前已经进入组装和下水阶段,预计明年三四月就能面市。而兄弟产品“大鱼”、“海棠”已经面市,功能更强大,下潜深度达到300米,大多面向专业机构。

  海上风电安装,一艘船就能搞定

  在海上进行风电安装,其实只要一艘船就能搞定。昨天展会上,厦船重工的海上风电一体化作业移动平台吸引众多粉丝。

  它是一种海上风电安装船,建造难度较大,主要用于基座、塔架、机舱以及叶片等风机设备运输和吊装,可用于水上打桩作业和桩基建设,以及海上打捞等作业,具备安装和组装同时进行的场地规模和起吊能力。

  该平台是首制船“福船三峡”号的“姐妹船”,船总长108.5米,带动力定位系统,最大作业水深50米。其起吊能力与甲板工作面积及载荷国内迄今最大,综合能力目前居国内首位。与首制船相比,该平台增加了艉部打桩架工装。(记者香卉辉)

  相关新闻

   2017蓝碳国际论坛昨日在海沧开幕

  昨日,2017蓝碳国际论坛在厦门海沧召开。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厦门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詹艳清,以及来自8个国家、7个国际组织的专家、代表共超过220人参加论坛。

  本次论坛以“蓝碳发展:科技与责任”为主题,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蓝碳学术活动。论坛期间,多位重量级国内外知名蓝碳科学家纷纷亮相。

  论坛报告涵盖了蓝碳生态系统、渔业碳汇、微型生物碳汇等领域,内容涉及基础科学、增汇措施、蓝碳政策、国际事件和碳市场等多个领域。

  据介绍,中国蓝碳发展潜力巨大,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三大蓝碳生态系统广泛分布;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记者_香卉辉)

标签:海洋科技成果
稿源: 海峡导报  编辑: 陈旖旎陈旖旎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