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时光:晋江推行“河长制” 全面开展流域治理
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美丽家园
背山面海,山海相拥。近年来,晋江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战略部署,全面开展生态水域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美丽家园。
河长组团治河 “受伤”河流再焕活力
今年3月1日,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流域治理,晋江河长制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
“2013年晋江启动生态水域综合治理,每条流域由1名市领导牵头挂钩,统筹全流域治理,这可以说是‘河长制’的原型。”晋江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河长制”推行以来,晋江市、镇、村三级通过不断实践,流域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也创新了许多工作机制。
“‘河长组团治河’是河长制的工作亮点之一。”晋江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一条河流、一位河长、一个团队、一个专户、一抓到底’工作机制,每条市级河流配置联系部门及8个工作小组保障河长开展工作,形成河长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河长制”的推行,对于晋江流域整治、生态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不少“受伤”的流域重新焕发生命力。在普照溪兴盛桥段,生态浮岛为流域增添了许多生气,保洁人员每天开展长达10个小时保洁工作,清扫河堤两岸垃圾,确保河面无漂浮物;梅塘溪金东公路桥段,白鹭栖息,检测人员取水采样,并送到专业机构检测,严格把关水质……
据介绍,晋江制定系列规划文件和工作计划,启动《晋江市综合治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全市引水、调水、蓄水、节水、清水、中水回用、海水利用等治水工作,逐条梳理“一河一档”基础数据,研究制定“一河一策”,有序推动全市河长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从严监管 强化源头管控
流域整治要从源头抓起。“晋江创新实行污染源排查销号制度,针对流域范围内的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及违章建筑污染源,通过采取‘防控、巡查、整治、打击’等综合措施,分类逐项建立污染源治理销号台账,明确销号措施和销号时间表,定期开展联合专项督促检查,确保污染源排查一个、整治一个、销号一个。”晋江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4年以来,晋江全市共关闭退出生猪养殖场827家、消除生猪35万头,实现禁养区、禁建区全部关闭退出。
“晋江首创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公、检、法部门分别成立生态侦查中队、生态检察科、生态资源法庭,构建起生态环境案件‘快侦、快审、快诉、快判’的绿色通道。”晋江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2017年以来,晋江累计查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06件、罚款额约2380万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60件,移送环保刑事案件12件,查封扣压案件98件;查处取缔侵占河道的堆砂场、洗沙场5处,涉河涉水信访件54件,清理河道行洪障碍67处,查办环境案件数量及处罚款数均列全省县级首位,办理环保刑事案件的程序和经验得到了省检察院、公安厅及环保厅的肯定和推广。
标本兼治 加强生态修复
表在水中,根在岸上,生态修复是流域治理的重要工作。河长制开展以来,晋江实施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河道整治、拦污截污、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梧桐溪14号桥(许坑路口),河道两旁的护坡已经砌上生态砖,一侧生态砖的间隙中长满了绿色植物、开出紫色的花,两侧的护栏也基本完成建设。“生态护坡的建设是河道整治工作的一部分。”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晋江全力推进流域整治,重点推进九十九溪安全生态水系一期工程、小流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虺湖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跨境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等水生态治理项目,已完成河道治理18.34千米,占年度计划的71.8%。
此外,拦污截污、流域景观绿化、河道“五清”工作都是流域整治的抓手。据悉,今年晋江实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50个,完成223个村(社区)生活污水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及审查,累计建成污水管道731公里,全市生态流域截污管网建设已埋设约120千米,已完成计划的90%;完成流域景观绿化近10千米,形成群众休闲亲水景观带;实施推进155个河段215千米清淤、28处河障清除、82处垃圾清理、20个污染源整治、24个暗管拆除工作。
“治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标本兼顾、全民参与。”晋江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构建生态晋江,晋江市筹备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基金’,通过向社会、企业、个人募集的资金,汇聚成社会力量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再塑水韵侨乡。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现场宣传活动成立环保志愿队,调动市民治水意识,并在全市开展以‘爱河护河’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动员全市党组织党员发挥引领作用。”
(记者_蔡斯洵)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