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新华社社评: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砥砺奋进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07-29 20:21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新华社社评: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砥砺奋进——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军旗飘扬,军徽闪耀,军歌嘹亮。走过非凡历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建军90周年的光辉日子。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夜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秋收起义举起工农旗帜,宣告一支新型人民军队诞生。9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冲锋陷阵,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成为闻名世界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

  人民军队砥砺奋进的90年,凝结着坚定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顽强战斗作风,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不愧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不愧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纵览风云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明确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确立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理论观点、决策部署,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政治建军旗帜高扬,改革强军大刀阔斧,依法治军纲纪严明,科技兴军振羽高翔,人民军队浴火重生、全面重塑,三军将士英姿焕发、士气高昂,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

  “国家大柄,莫重于兵。”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日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证,事关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前途命运,也是党和人民的不懈追求。

  “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实现强军目标,必须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建军之魂、立军之本。不管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和平时期,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无往不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

  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盘子,作为强军兴军的关键一招,在主要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改革未有穷期,强军正在路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次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其力度、深度、广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保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深入落实改革总体设计,才能打赢改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强军事业增添强大动力、打下深厚基础。

  “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夯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个强军之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确保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永远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人民军队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阔步行进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而不懈奋斗!

标签:建军90周年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