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产业财经 >>正文

海峡两岸包装设计高峰论坛在晋举行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07-29 09:58
  

  包装设计是产品行销的战力

  在昨日的金食奖暨金食创意国际讲桌上,日本包装设计协会前会长、Bravis公司创办人笹田史仁,韩国包装设计协会会长李淑子,欧洲包装设计协会创会前理事长Rob Vermeulen,台湾美可特品牌企划总经理王盈发等人围绕“食品包装产业升级”分别做主题演讲。

  在他们看来,随着产品品牌的增多,食品包装不再只是产品的载体,更是“产品行销的战力”。要挑动顾客的好奇神经,吸引他们拿起商品打探,打开他们的心扉,鼓动他们的消费欲望,包装设计是极其重要的。此外,“读懂消费者”的包装更能提高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包装设计要吸引眼球

  “包装设计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也很难。你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极有效率地让顾客了解制造商、品牌,以及两者背后的历史文化。但顾客往往不会有耐心听你讲这么多。”日本包装设计协会前会长、Bravis公司创办人笹田史仁表示,包装设计的制胜之道只有一条,就是必须吸引眼球,而且是在0.2秒的时间里就和同类产品分出高下,抓住人们的眼球。在他看来,好的包装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挑剔的眼光,有效地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品牌及文化,并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

  出自笹田史仁公司设计的统一旗下的茶饮料“小茗同学”便是最好的诠释。“从视觉上,橙绿红蓝的包装纸裹着的饮料瓶身上,表情各异又呆萌的‘小茗同学’占据了大幅的醒目位置,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整张脸的表情包,同时四款不同口味的瓶身有四种不同的表情,一下抓住了产品定位新生代消费者的眼球。”笹田史仁说。

  同样的观点也受到韩国包装设计协会会长李淑子的认可,“实际上,越来越多以包装美学取胜的韩日快消食品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宠。”李淑子表示,希望中国在食品包装设计的颜色上不要一成不变,大胆采用多种颜色,制造差别化的设计。

  而包装设计要吸引眼球的前提便是要迎合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时刻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去做到顺应趋势的创新。

  欧洲包装设计协会创会前理事长Rob Vermeulen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消费趋势在不断改变,这是我们设计面临的客观事实,所以,下一代的设计在哪里?我认为我们要连接过去和未来,首先要了解历史,去把握未来的趋势。”

  “我们要了解他们,去做未来的创新设计。”Rob Vermeulen提出,这种创新不只是设计,还包括材料。“设计实际上是交流的,特别是包装设计。新材料和新设计,比如可以把太阳能板印在纸盒上,射频、荧屏等印上去,就实现了另一种交流,极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包装设计是产品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

  随着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企业便开始寻找新的方式让原本同类的商品以差异化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无疑,独特的商品包装设计可以让消费者通过包装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筑起沟通的桥梁。

  李淑子认为,食品包装要能够深入细微观察消费者,明白消费者内心感性诉求,包装设计带有人文气息。“以养乐多饮品的包装瓶为例,大多数消费者在小时候会有将养乐多奶瓶倒过来喝的经历,设计师便设计出一款可以倒着咬开的瓶子,唤起消费者的集体回忆。”李淑子表示,正是富有创意的包装设计引起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才有养乐多居高不下的热度。

  同样的,“小茗同学”也是迎合消费者情感诉求的典型案例。在笹田史仁看来,新生代消费者喜欢新鲜的东西、个性化的商品,能够接受多元的文化,“瓶身所展示的表情包深度迎合了社交网络时代的流行文化符号,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有趣好玩,这也是‘小茗同学’一经上市便受到消费者喜爱的主要原因。”

  “一些传统的、很有历史的东西如何恢复生命力,就是通过包装设计。比如以前的伴手礼没有特别的包装,便用布包起来,现在就没有这样了,但是用布包起来的这种形式,却是一种很好的记忆,应用在现在的设计里面就可以让伴手礼更有内涵。”台湾美可特品牌企划总经理王盈发表示。

  王盈发说道,以前凤梨酥的设计都是很大盒,然后很固定的四方形,没有装饰感。他为台湾一家企业设计凤梨酥包装,这种包装一次只装三个,给消费者以顺手买的动机,以凤梨酥的外形做设计,放在结账台附近出售。“产品卖的对象不同,你的设计包装和组合也会不同,所以包装设计实际上涉及的不能仅仅在表面上,还要考虑消费者需求去设计。”

  (记者_李晓明 柯国笠 董严军 见习记者_朱珮霖 文图)

标签:食品交易会|食交会|包装设计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