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中国高铁最新版来了!“复兴号”动车组今将首发亮相

www.ijjnews.com   中新网  2017-06-26 09:01
  

  今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将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被称作“最新版中国高铁”的“复兴号”究竟长啥样?它与广为人知的“和谐号”有何不同?速度能达到多快?安全性又如何?

  中新社记者 周音 摄

  “复兴号”有多牛?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标准占84%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6月25日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按照计划,6月26日,“复兴号”将率先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

  被媒体称作“最新版中国高铁”的“复兴号”,从2012年开始研发,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2015年下线,今年正式亮相。

  据媒体报道,大量采用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是“复兴号”最突出的特点。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此外,“复兴号”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中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颜值如何?

  ——两种型号,车型线条更优雅

  那么,“复兴号”究竟长啥样?

  据了解,“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目前有“CR400AF”和“CR400BF”两种型号。与广为人知的“和谐号”相比,“复兴号”在“颜值”上有一定提升。

  据报道,它采用了全新低阻力流线型头型和车体平顺化设计,车型线条更为优雅。

  另外,列车阻力比既有CRH380系列降低7.5%-12.3%,列车在350公里时速下运行,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左右,跑起来更节能。

  速度有多快?

  ——试验速度可达时速400公里及以上

  据了解,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新的动车组编制规则,新型自主化动车组均采用“CR”开头的型号,“CR”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英文缩写,也是指覆盖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平台。

  上述“复兴号”型号中的“400”为速度等级代码,代表该型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时速400公里及以上,持续运行时速为350公里。

  安全性如何?

  ——2500余项监测点全方位实时监测

  速度这么快,那它的安全性究竟如何呢?据报道,为确保安全,“复兴号”一路上都有“随行医生”严密监护。

  “复兴号”全车设有2500余项监测点,能对轴承温度、冷却系统温度、制动系统状态、客室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列车出现异常,就会自动报警或预警,自动采取限速或停车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远程数据传输,地面能实时掌握车辆状态,对列车进行同步监测、远程维护。在车头部和车厢连接处,还增设碰撞吸能装置,在低速运行中出现意外碰撞时,可通过装置变形,提高动车组被动防护能力。

  与“和谐号”相比,还有啥变化?

  ——设计寿命更长,车内随时充电、连WiFi

  除了上述外形上的区别,“复兴号”在设计寿命、车内空间和舒适度上都有所提升。

  据媒体报道,为适应中国地域广阔、温度横跨正负40℃、长距离、高强度等运行需求,“复兴号”进行了60万公里运用考核,比欧洲标准还多了20万公里。最终,整车性能指标实现较大提升,“复兴号”的设计寿命比“和谐号”的20年提升了10年,达到30年。

  此外,“复兴号”的列车高度增加到了4050毫米,车内空间更大,车内噪声明显下降,座位间距更宽敞。

  备受乘客关注的充电和上网问题,在“复兴号”上也作了改进。据媒体报道,在车厢内,乘客不仅可以随意充电、连WiFi,还能通过照明控制模式获得不同的光线环境,过隧道或者列车交会时耳朵不舒服的感觉也能减轻不少。

  “复兴号”未来发展之路

  ——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

  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率先开行,对于进一步提升京沪高铁运营服务品质,打造中国高铁国际品牌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下一步,将根据运输需要,进一步发挥京沪高铁运输潜能,展示“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性能品质,为民众出行提供更加舒适快捷的旅行体验。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对媒体透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将在印尼高铁项目中使用,“复兴号”也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力军。

标签:高铁
稿源: 中新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