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残损共享单车成新型垃圾 环卫工人不敢清理

www.ijjnews.com   厦门日报  2017-06-15 11:43
  

  在何厝顶何589号,共享单车和垃圾放在一起

  在何厝下何24号,多种共享单车堆在一起

  共享单车的出现,满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给市民带来了便捷。然而,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残损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近期,不少市民反映,不少城中村中出现了残损共享单车堆积成山的情况。

  记者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残损车正在成为一种新型城市垃圾——环卫工人无从下手,只能听之任之;共享单车企业处理动作缓慢,有的甚至两个月都未处理。于是,残损车三三两两地堆积在一起,有的已堆积成山,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影响市容,有碍观瞻。

  【现场】

  残损车“小山”占道

  行人车辆难以通行

  昨日上午,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何厝下何24号附近,一座高1.6米左右、面积达七八平方米的“小山”出现在眼前——约二三十辆共享单车像叠罗汉一样被堆叠在一起。记者走近一看,这些共享单车,以橙色的摩拜单车和黄色的ofo单车为主,其中很大一部分ofo单车是残损车,有的轮胎扭曲,有的坐垫丢失,有的车辆变形……而单车“小山”的一旁,就是生活垃圾。

  “堆了两个多月了,一直没有人来处理,越堆越高。”住在附近的居民何先生说,城中村的道路比较狭窄,残损共享单车“霸道”的现象时有发生,道路被堵得所剩无几,“有的巷口直接被共享单车堵死了。”

  像这样的残损共享单车“小山”,在何厝社区里还有很多,每走几步就能发现一处,多则几十辆,少则五六辆,堆积在社区的小店门口或狭窄的通道上,妨碍行人通行。

  在前埔村社127-103号附近,7辆残损的共享单车横着堆叠在装修垃圾上。记者走进村里,发现残损共享单车堆还有很多——废弃床垫、木材、装修废弃物与残损共享单车相互挤压堆叠,形成“小山”,出现在城中村巷子的拐弯处,堵住了狭窄的巷口。“这么一大堆,有时候我们的车子都进不来。”市民林先生抱怨道。

  看着这些轮胎变形、车座消失的残损车,市民林静玲摇头道:“跟垃圾堆一样,没人来管。”

  【回应】

  环卫工人不敢清理

  企业自称工作缺失

  “很脏很乱,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清理。”负责前埔村保洁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这些残损车属于共享单车企业,环卫工人也不敢清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说:“单车是企业投放的,堆在这里,也没有标识,到底是坏的不要了,还是暂时停放的,谁都不知道。”他提及,如果环卫工人清理车辆,不明情况的路人可能以为是在盗车,造成误解。

  而事实上,这些单车“小山”,对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也造成了影响,环卫工人说:“放在垃圾堆里占用空间,影响日常保洁,有时候还要先扶正单车,才好清理。”

  随后,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ofo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的相关负责人。ofo共享单车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工作缺失,没有及时发现城中村残损车乱堆的情况。经记者反映后,他们表示会对这些残损车进行清理。接到记者反映后,摩拜单车随后将何厝下何24号附近的单车“小山”清理完毕。

  【手记】

  新型城市垃圾

  须“自产自销”

  残损车被丢弃在城市的角落,环卫工人不敢管,共享单车企业管不好,于是这些残损车变成了一种顽固的新型城市垃圾。

  记者从ofo共享单车方面了解到,企业在厦门投放了10万辆单车,目前已经收回2万辆,而收回的单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残损车和报废车。虽然其他单车企业没有提供相关数据,但残损车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大量的残损车影响了市容,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城市道路不是垃圾堆场,而残损车是共享单车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产物,因此,“自产”还须“自销”,企业理应担负起清理职责,也应该形成完整的残损车清理机制,而一句“工作缺失”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企业应对方法的不足、相应机制的不到位。

  鲜明亮丽的各种颜色,代表着共享单车的品牌,而那些带有企业标识的残损车堆放在城市的角落里,拉低的不仅仅是城市的颜值,更抹黑了企业的招牌,让人看到了企业在本职工作方面的不足,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记者 陆晓凤)

标签:共享单车|新型垃圾
稿源: 厦门日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