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平桥景区建设看文物保护和利用
安平桥景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景区的核心元素安平桥,又称“五里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于1961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起,晋江、南安两市启动安平桥区域环境整治,先后投入6.3亿元,通过污染企业取缔搬迁、古迹梳理保护修缮、水域截污治违清淤、标志性景观打造、原生态景观养护、人文内涵挖掘等,对周边2000多亩范围进行全方位保护、整治和提升。2015年,景区全面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一、文物旅游保护利用的现状
(一)文物旅游保护利用特殊性
目前,国内文物旅游方兴未艾,它的特殊性在于: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文物旅游必须伴随着文物保护;文化性是其核心,决定了不可过度商业化;国有性决定了必须由政府牵头主导作用;多重性决定了文物旅游往往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这也是文物旅游保护利用的难点所在。
(二)文物旅游保护利用经营模式
文物旅游保护利用经营模式共有政府主导、公司开发、社区主导等多种模式,要努力形成“保护--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文物旅游保护利用瓶颈所在
第一,文物主管部门与旅游主管部门管理标准不一、出发点不同、关注重点也不一样。第二,无相关立法,随意性、变动性较大。第三,文物旅游单一化、空白化,缺乏文化氛围,降低文化吸引力,等等。
(四)文物旅游保护利用深层次矛盾
第一,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的矛盾。当文物旅游可以短时间实现效益,文物保护的长期目标往往会被搁置一边。第二,文物保护与新城建设的矛盾。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导致一些文物本体被永久性破坏或消失了。第三,文物资源的公益事业性与市场运作的过度商业营利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二、文物旅游保护利用战略及对策
(一)战略。首先,区域化。文物旅游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下功夫,与周边资源整合,达到最优组合。其次,多元化。要形成政府、社会化组织、企业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管理。最后,动态化。要让旅游者从静态欣赏向实况体验转变,要从眼睛感官向心灵感应转变,要增加科技元素、创意元素。
- 对策。首先,部门职责整合。由文物部门为主整合旅游、规划等部门相关文物方面的职责。其次,建立协调机制。注重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构建利益表达平台;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将各方置于制度和规范约束之下。
三、安平桥景区的文物保护和利用
(一)机制建设。成立安平桥景区管委会,统筹创建工作,落实资金保障;景区创建中注重规划先行;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二)服务配套。景区要从人文关怀、宜游宜购出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一是高标准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综合旅游咨询、讲解、购物、投诉、紧急救助、酒店预定等多种服务,并植入安平桥海丝文化元素,景区建设。让游客集中感受景区丰厚的人文底蕴。实现免费无线WIFI全覆盖,开设360度实景导航、二维码语音讲解系统,开通微信、微博、官方网站等多项服务。三是完善各种景区服务。如布设游览引导标识系统、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无障碍个性化服务、多元化导游讲解服务、规范停车场管理等等。
(三)环境优化。充分考虑景观统一性、生态性、协调性和清晰的功能定位,打造高品质的旅游环境。一是景观环境。营造“安平八景”——白塔凌霄、长桥跨海、中亭古韵、鸥鹭点波、绿林生华、西畴春晓、芳草竞鸢、荷浪挹夏。利用景区丰富的生态湿地景观,深入开发湿地科考类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景区产品类别;二是文化环境。通过常态化安排嗦啰嗹、南音、什音、五祖拳等非遗、民俗展演,组织捉鸭、博饼、灯谜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增进游客文化体验,扩展口碑相传的内容。三是安全环境。组建专职安保部门,建立专门制度,聘请专业安保人员实行24小时巡防,景区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联网,统筹管理、一体运作。
(四)传统文化。首先,以“三大节庆”聚人气。着力打造端午、中秋、元宵“三大节庆”,充分展示闽南端午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底蕴和海丝内涵,围绕打好“海丝”“海峡”两张牌,突出“深耕传统、发展文创、对台交流”三大亮点,策划举办包括嗦啰嗹、水上捉鸭、两岸文创市集、小吃品鉴会、灯谜会猜、包粽子比赛等活动,形成“三大节庆”品牌带动常态化活动的人气、宣传“倍增效应”,并进一步梳理景区文化脉络,做足海丝文章。其次,文化产品深挖掘。景区布设民俗文化长廊,编撰出版《安平桥志》《守艺安平》等书刊、邮品、宣传册,策划推出《安海有礼》、不肯去石将军、白塔等文创产品。体系化、递进式的文化产品规划、创作、开发形成良好态势,为增强景区人文厚重感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和优质传媒的对接协作,增进与台港澳、东南亚旅游文创界的密切互动,加强有策划、面向海内外的有效推介,提升景区旅游文化竞争力,打造闽南会客厅、海丝会客厅。再次,要将传统引入现代。要提高文物的形象,提升文化涵义的品味,将安平桥与海丝文化、海洋文化结合起来;要抓住旅游者心理,要从生活习俗等再现古安平桥历史。要培养既懂文物又懂旅游的讲解员,要把呆板的古桥变得栩栩如生,要把枯燥的历史讲得妙趣生辉。
(五)拓展延伸
安平桥景区可与晋江草庵摩尼光佛和金交椅山古窑址等泉州市“海丝”申遗考察点互动,共同打响品牌;要主动与附近的厦门、泉州、南安等著名景区联动,组成“半日游”“一日游”“数日游”旅游线路,打响区域品牌,全面整合安海立体、多元、丰富的人文、生态、产业等旅游资源,坚持以安平桥景区为核心高地,以“安平桥—三里街—龙山寺”为近期系统挖掘、综合运作的重点项目,同步策划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继续传承安海文脉,扶持安海社团,保护安海民俗,创作安海题材,讲好安海故事,经营安海美食,发展安海文创,全力打响“安平古镇,海丝名城”区域品牌,努力建设高品质、国际化人文旅游目的地。
陈瑜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