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体育城市 >>正文

资深体育媒体人为晋江打造体育城市“支招”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7-03-31 22:46
  
“问计央媒-晋江如何打造体育城市”座谈会3月3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0余家单位的资深体育媒体人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全产业培育、体育赛事举办、优秀体育人才引进等议题,就晋江市如何发展体育产业、全力打造体育城市展开了深入研讨。

  “问计央媒-晋江如何打造体育城市”座谈会3月3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冬奥组委、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光明网、央广中国之声、国际在线、中国网等10余家单位的资深体育媒体人围绕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全产业培育、体育赛事举办、优秀体育人才引进等议题,就晋江市如何发展体育产业、全力打造体育城市展开了深入研讨。

  “问计央媒-晋江如何打造体育城市”座谈会现场

  “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晋江体育产业如何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型为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值得深入探讨。”人民日报社体育部副主任薛原在座谈会上表示,一是要注重从最初的体育制造业到体育文化的塑造,重点打造城市体育品牌。二是着力开发一两个叫得响、能形成品牌的精致体育项目。三是转换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特点,讲好晋江的体育故事,充分展示晋江的人文特色。

  “晋江发展体育产业,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放进整体规划中。”北京冬奥组委媒体宣传部副主任徐济成说,“晋江的体育产品应当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创新产品服务模式,建立品牌意识,走出具有自己的特色,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在发展青少年体育方面,徐济成表示,晋江应重点思考现有教育体系与体育发展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举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在当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形成与之对接的竞赛、培训和参与系统,探索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改革发展路径。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副社长王平从打造城市品牌的角度建议,晋江可以依托自身资源,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品牌号召力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还可以举办高水准的体育发展高峰论坛,使晋江不仅成为体育产品集散地,更要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思想集散地。通过政府主导,让体育产业助力城市品牌的建设。

  与会的其他专家表示,晋江打造体育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条件,通过深挖当地体育资源潜力,运用更精准的全产业链思路,完全可以实现从体育产品之城向体育全产业之城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体育文化的塑造和应用,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以体育带动城市品牌的建设,塑造晋江“体育之城”的城市名片。

  晋江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晋江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听取专家建议。

  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文贤在座谈会上介绍,晋江拥有良好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晋江市正积极抢抓体育产业“黄金十年”,坚持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并重,加快拓展体育全产业链,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构建更加完备的体育产业体系,实现从“一双鞋”到“一座城”的转变,建设成为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体育城市,打造体育活力之都、运动之城。

  晋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惠玲表示,与会嘉宾为晋江市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献计献策,充分展现了专家型记者的深度和广度。对晋江而言,这场媒体座谈会是一次深受启发的“务实会”。

  据了解,作为继深圳、成都之后的全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晋江市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以纺织服装产业群和鞋业产业群为主体的体育制造业链条。2016年,晋江体育制造业总产值达1472.33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4.07%;纳税总额52.99亿元,占财政总收入26.4%。目前已成功培育21枚国家级体育品牌、21家体育用品上市公司,2家企业获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示范单位,1家企业成为里约奥运会官方赞助商,2家企业成为中国奥委会赞助商。

  本次座谈会由中共晋江市委员会、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支持。活动旨在进一步促进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体育城市,推动晋江建设国际化创新体育城市。

  (新华社记者 赵婕 王萌)

标签:体育城市|鞋博会|发布会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