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福建新闻 >>正文

今年宁德市将新建14所公办园

www.ijjnews.com   宁德晚报  2017-03-14 11:12
  

  今年宁德市将新建14所公办幼儿园,同时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扩容增量项目建设。3月10日召开的2017年全市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回顾总结了去年全市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工作。

  今年计划新建14所公办幼儿园

  去年以来,宁德市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项目12个、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项目20个、公办幼儿园项目16个,累计完成“全面改薄”年度项目投资1.2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义务教育阶段宽带网络进教室比率和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比率均达100%,居全省第一;中等职业学校达标率91.7%,居全省第四。周宁、屏南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标志着宁德市全面完成基本均衡创建任务。

  今年,宁德市将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新建14所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力争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占比达70%。同时加快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争创省级示范园1所、认定市级示范园2~3所;启动示范性幼儿园复查,提升办园水平。此外,宁德市将深入实施学前教育片区管理和片区教研制度改革,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与管理,提升新建园、薄弱园办园内涵。

  此外,宁德市将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中小学扩容增量项目建设,力争推进蕉城七小和东侨小学项目的启动,同时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水平,加强专用教室、图书馆建设,力争20所学校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推动市级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361所学校参与帮扶薄弱学校行动

  去年以来,全市共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726人,完成校长教师校际交流2325人次,选派82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参加国家级、省级相关培训,组织189名校(园)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目前全市共有361所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学校行动,有效地促进区域内的教育公平。

  今年宁德市将继续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开展“大手牵小手”帮扶薄弱校建设工作,着重推进名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老校办新校为重点的城区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帮扶建设和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同时进一步强化县域之间的项目建设、学校管理、师资培养和教学教研等帮扶协作,福安、福鼎、蕉城各选派30~50名教师(校长)到对口联系县支教一年,对口联系县各安排30~50名教师(校长)到福安、福鼎、蕉城优质校跟岗学习;东侨柘荣互派10名教师(校长)到进行支教和跟岗学习一年。

  去年2.7万名学子获5548万元补助

  在教育扶贫方面,去年宁德市共免除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8.48万名学生的教科书费并免费发放新华字典、作业本,累计投入1293万元;共有2.7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和相关免学费等补助5548万元;2.12万名大学生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38亿元,放贷总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省首位;198所农村学校参与“营养改善工程”,受益学生1.45万人;2.36万名随迁子女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占随迁子女总数的92.8%,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据了解,目前,宁德市已经实现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下一步,宁德市各地要继续全面落实各项国家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主动资助和精准资助,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

  今年,在继续改善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宁德市计划全面推行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营养餐补助工程。去年,福安、福鼎、蕉城、古田、屏南、周宁等6个县(市、区)在省定标准的基础上自行提高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累计投入1435万元,让乡(镇)村中小学寄宿生吃住全免。今年霞浦县也将提高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7个县(市、区)预计需投入2385万元。

  (记者 孙丽晶)

标签:幼儿园|公办园
稿源: 宁德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