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新闻中心>>海峡新闻 >> 闽南要闻>>正文

【新闻调查】泉州:在刺桐城,为何刺桐花很少见了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7-03-09 15:21
  

  泉州著名摄影师陈世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刺桐艳双塔的魅力景象

  繁花似锦

  文人墨客爱咏叹

  刺桐花美红似火,刺桐树被当作“瑞木”,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多有咏叹,留下了不少佳句。

  泉州市旅游局前局长颜年安曾对历代诗人描绘泉州刺桐花的诗篇进行研究,并以《刺桐花开刺桐城》为题,发表在2005年泉州晚报刺桐红版。

  据他调查,最早诗咏刺桐的是唐朝的陈陶。陈陶曾经路过泉州,写有《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六首,其一:“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其二:“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其三:“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其四:“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其五:“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故园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其六:“赤帝尝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千二楼。”

  古人爱刺桐花,对花的生长变化也观察入微,因此曾以刺桐开花的情况来预测收成:如头年花期偏晚,且花势繁盛,那么就认为当年一定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也因这个说法,促成了宋朝两位泉州官吏写诗相辩的佳话。

  争论的一方是作为廉访使到泉州的丁渭,他很希望能先看到刺桐的青叶,使泉州年谷丰熟,于是写下这么一首诗:“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卜年丰。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争论的另一方是到泉州郡守王十朋,他与丁渭抱有相同的愿望,但他不相信先叶后花或先花后芽那一套谶语,以“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军欲烧空。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表达自己的看法。

  泉州市区部分刺桐树分布点(陈明华 制作)

  写入市志

  40年前定成市树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1962年,郭沫若游泉州时,写下了《咏泉州》的诗,如今该诗还镌碑立在开元寺里。

  1987年,泉州市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刺桐树为泉州市树,刺桐花为泉州市花,并记载于新编《泉州市志》大事记中。

  然而,郭沫若所吟诵的开元寺刺桐树却已成为记忆。

  据熟悉开元寺的林先生介绍,十多年前,开元寺的刺桐树还有很多,寺庙内外有近百棵。每逢刺桐花开,开元寺到处都是红彤彤的一片,如红霞缠绕,非常壮观。泉州著名摄影师陈世哲曾拍过一张刺桐花和东西双塔交相辉映的照片,堪称经典。

  遗憾的是,2006年起,人们陆续发现开元寺内的刺桐树遭遇虫害,市园林部门想方设法灭虫抢救未果。到2008年前后,寺庙内的刺桐树陆续死亡被移走,连古船陈列馆门口那棵300多年树龄的“刺桐王”也未能幸免。

  前缘盼续

  部门:树枝易折断 市区少种植

  为何刺桐花越开越少?昔日辉煌能否再现?

  “现在泉州的正刺桐已经没有了,之前在开元寺有几棵,因为这种树种很容易长虫,而且容易传染,所以都砍掉了。”已经退休的泉州市林业局专家林彦云告诉记者,泉州的刺桐树种类有五六种,其中以象牙红种类居多,区别就在花朵和叶子的大小。

  他认为,花越开越少可能是树种退化、环境等因素导致刺桐树的生长花期变短。如果加大规模继续种植,也可能没有理想的生长效果。

  泉州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吴清渠则表示,其实不是刺桐树的种植量少了,而是市区的行道树比较少选择刺桐树。这是因为泉州地区常常遭受台风天气影响,而刺桐树树枝较脆易折,会危及过往市民的安全。

  如今,刺桐树多种植在城市外围,比如高速公路口及两侧、高铁泉州站等行人较少的地方。选择在这些城市主要出入通道附近种植刺桐树,让所有人进出都能看到刺桐花,更能体现出泉州市花的热情,让游客、市民感受到浓浓的“泉州味”。

  吴清渠同时表示,今年泉州市区刺桐花开得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今年春天气温较低,刺桐花开得晚;二是去年市区受到强台风“莫兰蒂”的影响,刺桐树树枝多数修剪过,所以短期难有往年的“盛况”。

  市民:盼望多种植 再现刺桐红

  “今天,几十棵刺桐树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努力下,在惠女水库边安家了,没有果实,没有收成,但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满树红艳艳的刺桐花……”3月5日,在植树节即将来临之际,泉州一公益团体和社会热心人士一起,在惠女水库旁种下了30棵刺桐树。参与植树的公益团体成员“山中鱼”介绍,他们已经连续3年植树节组织人员种植刺桐树,“希望刺桐花再次红遍刺桐城,让泉州红红遍世界。”

  如今,刺桐花之于泉州的意义,对于许多新一代的泉州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更别说“刺桐城”一说了。但对于老一辈的泉州人而言,却是难以忘怀的。

  家住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庄先生今年48岁。据他介绍,他是在泉州市区出生的,于是父母曾将他取名为“桐生”,意为“在刺桐城里出生的人”。如今,他每次看到刺桐花,就有一种亲切感。他希望对刺桐树能专人看护,精心培育。

  “厦门的市花是三角梅,在当地随处可见;漳州的市花是水仙,已经发展成为一大产业。而泉州的市花,却难以见到。”老泉州人黄先生对此很是感慨。他认为,刺桐花作为泉州市的市花,在城市的花卉树木布局上有推广种植的必要,在栽种面积和品种搭配上应当向刺桐树适当倾斜,让刺桐花的分布更广些,让市民更容易看到。

  (记者 陈明华 实习生 庄而雅 文/图(除署名外))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本文]
标签:刺桐|刺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