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晋江故事 传承城市文脉
——2017年新春“文化名家晋江行”系列活动举行,百余位海内外文化名家齐聚晋江,走访五店市传统街区等地,探索一座城市对文化品牌的坚守与开拓
2017年新春“文化名家晋江行”,海内外文化名家聚焦这座城市
蔡其矫诗歌音乐会,心灵与时代碰撞
参观蔡其矫故居,研究学者查阅蔡氏家谱
蔡其矫诗歌研究会成立(吴芸摄)
中西合璧的小楼
五店市传统街区那抹闽南红,留住乡土向心力,保存、延续着文化根脉,这正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晋江文化馆成为国家一级馆(徐维耕摄)
大厝、红灯笼是多少游子的乡愁
五店市带给黄亚洲不一样的感受
镜头中的影像不仅是古朴与传统,更是城市的精神
一砖一瓦,魅力非凡
风格独特的古建筑
“2016年度‘五店市的故事’海内外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暨2017年度‘记忆五店市’海内外征文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吴芸摄)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更是她的根脉。当人们提及晋江仍停留在“经济地标”的记忆时,晋江却悄然打起“文化牌”,斥资12.5亿元保护城市文化核心区——五店市传统街区,加大文保单位、古建筑、古村落修缮保护力度,传承南音、木偶、高甲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如此,晋江市委、市政府连续多年主办“五店市正月笔会”,邀请海内外文人墨客走进晋江,聚焦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成就,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共叙晋江故事,传承城市文脉。
2月16日至17日,2017年新春“文化名家晋江行”系列活动举行,百余位海内外文化名家相聚晋江,走访灵水古村落、安平桥、紫星村、梧林古村落、五店市传统街区、围头村等地,并在当代著名诗人蔡其矫的故居紫帽镇园坂村济阳楼参加蔡其矫诗歌研究会的成立仪式。
“正是晋江人的慧根、文脉,包括对祖先的怀念,以及来自骨血里对传统、伦理,对文化的敬畏,使晋江对文化有了坚守。”在惊叹晋江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此次采风团的文化名家更通过五店市传统街区那抹闽南红、梧林古村落里一栋栋被保护着的华侨小洋楼等传统街巷村落,看到晋江从政府至民间对于传统文化、城市文脉的保护及传承,读懂晋江故事。
过去,晋江这一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一直以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蔚为壮观的品牌集群闻名于世;如今,晋江抓住打造“人文之城”这一精神内核,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事业、保护文化根脉。在晋江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局长柯国林看来,文化是软实力,也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的作用已经凸显。在逐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的同时,晋江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大美晋江”活动,切实让市民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和文化惠民之美。
再一次来到晋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感触颇深,他说,在晋江,传统文化、建筑、民俗根深蒂固,这种乡土的向心力在这里,不仅没有因为市场经济的冲击而散去,相反却将文化的根脉很好地保存和延续下来,“我感到很欣慰”。
打造蔡其矫文化名片
唱响人文晋江新篇章
《泉南歌》曰:“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夷域。”晋江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地之一,海洋精神早已融入世世代代以海为生的晋江人骨髓当中,也融入有“海洋诗人”之称的晋江当代归侨诗人蔡其矫诗作中。
蔡其矫在长达七十年的诗歌创作史过程中,创作了近千首风格独特、卓有建树的诗歌,其中不乏《晋江之歌》《泉州》等爱乡之作。今年适逢蔡其矫逝世10周年纪念,此次2017年新春“文化名家晋江行”系列活动特成立蔡其矫诗歌研究会,举办“蔡其矫诗歌音乐会”,纪念蔡其矫的同时,更希望通过晋江文化名人品牌的打造,唱响人文晋江新篇章。
发挥名人效应
从蔡其矫读懂晋江精神
“继承中原先人的优秀文化,融合世界人类文明的精华,勇于开拓的晋江人,诚信谦恭,团结拼搏,把枕山临海的晋江侨乡,建设为中华大地一枝花……”当合唱团成员激情昂扬地吟唱着蔡其矫笔下的诗作《晋江之歌》,蔡老先生的形象跃然眼前。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在当代的作用不断扩大,蔡其矫作为海洋诗人,他的诗歌引起了诗歌界、文艺界的高度重视。在蔡其矫诗歌研讨会成立仪式上,来自海内外的文化名家一致认为这位出生于晋江的归侨诗人,是获得中国诗歌界充分认同的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其对理想、自由、爱情和生命的追求,在心灵与时代的撞击中,激射出诗的火花,成为一份世纪见证。与会学者达成共识,蔡其矫的诗歌遗产不仅仅属于晋江和晋江诗群,他更为丰富中国新诗宝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毅达认为,推动蔡其矫诗歌研究,弘扬他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学遗产,是与中央所提倡的“如何进一步弘扬推动优秀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近年来,晋江当地对文化投入甚多,包括对文化名人的研究不遗余力,近期将出版《蔡其矫研究资料专集》(上下册)、《永远的蔡其矫》和《蔡其矫年谱》等。
柯国林表示,本届新春“文化名家晋江行”活动突出蔡其矫文化名人这个符号,不仅仅因为他在福建乃至全国诗坛有很突出的地位,更是因为他对晋江诗群、晋江文学现象的形成,对这个艺术群体的培养和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带动作用,“蔡老丰富的人生历程,他融入诗作当中的革命情操、海洋品格,包括他的诗歌精神与晋江精神在文化价值层面的契合,都很值得我们研究、总结、学习。”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一个城市的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了这座城市过去的辉煌、现在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颜纯钧表示,在将蔡其矫作为一个文化品牌形象来塑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收集各种研究、评论文集,挖掘其诗歌背后蕴含的精神、文化,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拍摄蔡其矫专题片的形式,为海内外乡亲、诗歌爱好者塑造一个生动的蔡其矫形象。
“力推本土文化、本地文化名人,这确确实实是在弘扬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陈毅达认为,将本地文化名人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来打造、建设,不仅有利于当地文化建设,更能够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产生很大的文化效应和影响,也容易逐渐发酵出去,虽然这个过程在短期内不一定能产生很大效益,但只要坚持做下去,必定能够成为很好的品牌,并在全省、全国引起良好反响。
柯国林认为,城市文化的提炼特别是多元文化的提炼,需要梳理,而这个梳理过程正是城市文化逐步形成和统一的过程,这个概念性的东西在梳理后就会呈现于城市的不同角落,“比如五店市,人们来到这里不仅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乡愁,还能了解到闽南人是怎么过节的,而走进草庵公园,又是另一番文化体验”。
近年来,晋江一手抓固态保护,一手抓活态传承,打造了一批“乡愁文化”品牌。如有“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之称的五店市传统街区;围头湾七夕返亲、安海端午“嗦啰嗹”、东石元宵数宫灯等特色活动,已经成为海内外晋江人追寻“乡愁”的盛会。晋江市委、市政府在梳理挖掘晋江“海丝”文化、“乡愁”文化、闽南文化等资源基础上,提炼城市文化内涵,培育文化项目亮点,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深入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文化名片,需要的就是坚持下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杨少衡对晋江“人文之城”的建设信心十足。
推动大美晋江
尽享文化惠民之美
“一个城市的提升,不光是物质方面的提升,最主要的还是精神文明的提升,而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黄亚洲首次走进晋江,就被晋江这座有着丰厚文化遗存的城市所吸引,在他看来,晋江是大气之城,经济的繁荣发展令其有着很好的产业支撑,更利于推动城市文化提升向大气精致方向发展。
柯国林认为,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文化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凸显,特别是当经济发展从粗放走向精细,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地域的文化精神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城市发展和文化的关联度也将相应提高。“晋江城市发展到今天,除了城市功能配套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自身的个性、文化建设也将成为更重要的一方面。”
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城市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晋江市文化馆馆长郑丽玲介绍,近年来,晋江持续开展“大美晋江”惠民舞台工程,引进国家话剧院、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省杂技团、韩国光州文艺专场、英国24合唱团、俄罗斯国家明星芭蕾舞剧院等国内外的优秀演出团体,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盛宴。此外,当地还举办“悦”读节、书画摄影会展、戏剧会演、南音会唱、灯谜会猜、诗词会吟等系列活动,丰富群众的多元文化生活。
人文笔会品文脉
群贤共话五店市
“2016年度‘五店市的故事’海内外征文大赛颁奖典礼暨2017年度‘记忆五店市’海内外征文大赛”启动仪式,2月17日在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举行,活动由泉州晚报社、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办公室主办。作为“文化名家晋江行”的系列活动之一,当天来自菲律宾,以及香港、北京、福建等地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作家欢聚一堂,徜徉五店市,领略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与现代交融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错落有致的红砖厝,参差交错的燕尾脊,穿行在堪称闽南传统建筑博物馆与民俗文化“活化石”的五店市传统街区,不仅读懂了闽南风情,更读懂了一方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这个自唐代发展起来的集市,在走过1300多年的历史时光,老街古厝、一草一木正在焕发新生。
早在2010年,五店市传统街区就成为晋江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建设中实施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工程。当地政府将众多散落在乡间的闽南古厝整体迁入,与原有传统建筑形成独特聚落,并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闽南文化新街口,晋江城市会客厅”。在孙绍振看来,国内很多地方的传统建筑文化遇到保护难题,晋江的五店市能够保存下来,而且保存在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文化现象”。
五店市传统街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采取“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并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了“改善人居环境”与“保留城市记忆”两全。如今,人们漫步老街区,可领略到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宗祠、古庙和古商铺的风情。与此同时,这里还承载了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度走进五店市传统街区,光明日报社终身领衔编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又一次被五店市所惊艳,“第一次来的时候,整个街区刚刚保护下来,当时的商家还很少,现在各种类型的商家多了,还有晋江习俗节庆馆、文创礼品店都很不错,极大地丰富了街区的内涵。”
杨少衡每回来到晋江,必定要到五店市逛逛,这一回他又有了新发现、新惊喜,“现在街区更完整、更兴旺,各个业态、各方面的软硬环境的建设也都更完善了。”
海峡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林滨认为,五店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这里有文化的根,有现代人的参与,用文创产品与文创活动来经营;同时,又不只是商业,而是让文化来主导产业。
深耕本土文化
古厝里品味闽南韵
“唐代的五个小铺子,如今成为出彩的晋江经验,是一个很大的奇迹。”黄亚洲走进五店市,即被这个传统与现代相映成趣的街区所吸引。
作为晋江发源地,如今的五店市已经成为晋江市民的集体记忆。这里有成片的闽南传统古厝、番仔楼、独具南洋风格的连排商铺,还有蔡氏大宗祠、庄氏家庙等大型祠堂建筑……漫步在闽南古大厝,来自海内外的文人墨客们被精致的砖雕、石雕,富有历史韵味的匾额所吸引,一边聆听导游介绍,一边拍下这些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生活画面。
如今,老街区成了当地非遗传承的“活性载体”。走进现为五店市民俗馆的朝北大厝,韩小蕙触摸着闽南传统的生产生活器具,看着各种节庆日民俗活动,津津有味,“这种地方民俗的普及很好,介绍中秋节、春节的民俗活动,小孩子爱看、外地游客也爱看。”
第一次走进五店市蔡氏家庙,作为蔡家女婿的黄亚洲十分激动,他认真了解了蔡氏家庙的故事,边拍照片边创作,“通过文化名家的妙笔生花,把晋江的文化、五店市的故事传播出去,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穿过青石板铺就的古街,徜徉闽南红砖古厝,听着戏台上传来的悠悠南音,浓郁的闽南风情呼之欲出。在自小生活在晋江安海的颜纯钧教授看来,本土文化折射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读懂了本土文化,也就读懂了这座城市。
升华五店市笔会
文化名家讲晋江故事
过去五年,晋江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了五届“五店市正月笔会”,成为一个文化活动品牌。在这个平台上,海内外文人墨客聚焦五店市,聚焦晋江经济和文化发展成就,用他们的笔尖,对外传播着晋江的时代风采。
“文化的积累,是一个筚路蓝缕的过程。”韩小蕙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人文晋江”的口号,文化积累不同于经济,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晋江坚持每年开展正月笔会活动,邀请海内外文化名家前来参加,一年一年坚持做了很多文学的积累,可以说卓有成效且影响越来越大,这一做法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少见,“我们的感觉很好”。
柯国林介绍,2017年“文化名家晋江行”系列活动,延续了前几年五店市正月笔会的做法,并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在他看来,晋江城市文化品质要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需要挖掘、提升、宣传、推介,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所以我们邀请文化界的一些名家,深入晋江,走访了解,通过这种形式,让这些文化名家感受到晋江的文化印记,包括海洋文化、华侨文化等,了解晋江文化生态情况,通过他们手中的笔,帮我们提炼晋江的文化素材。”
“晋江是著名侨乡,人文底蕴丰厚,非常值得书写。”泉州市作协主席戴冠青表示,本次“文化名家晋江行”活动,邀请文化名家走进晋江,采写晋江底蕴丰富的历史乡愁故事,通过名家的生花妙笔,讲好晋江故事、“海丝”故事、乡愁故事。
五店市海内外征文活动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吸引了很多文化名家的关注与参与,人们在这里感受晋江的历史文化印记。柯国林告诉记者:“五店市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是一座有记忆的家园。我们欢迎越来越多的作者、名家,通过他们手中的笔,书写五店市,书写大美晋江,也希望晋江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品读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带动晋江城市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