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圈炸了:英大财险陷入“窃听门” 这是要干嘛?
2017年1月6日,在英大财险山东潍坊中心支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两部被悄悄安装在办公桌台面下的小型智能设备,因意外掉落而被发现。这两部智能设备并不属于这家公司的正常办公设备,而是专门用于监听这间“办公室”的智能窃听装置。
谁在这间“办公室”里办公?又是什么人、出于什么目的,安装了这两部智能窃听装置?随着山东保监局一份内部文件今日在网络的“走红”,一桩令市场人士跌破眼镜的保险业“窃听门”事件,浮出水面。
还原“窃听门”事件
中国证券网从权威渠道证实了这份文件——《关于英大财险潍坊中心支公司严重妨碍监管检查恶性事件情况的通报》。根据山东保监局的这份文件描述: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山东保监局依法对英大财险山东分公司及其所属潍坊中心支公司保险业务经营情况开展现场检查。但在检查过程中,英大财险潍坊中心支公司采取严重失当行为,干扰、妨碍、对抗监管检查,性质极其严重,影响极为恶劣。
还原这起“窃听门”事件:2017年1月6日,山东保监局派驻到英大财险潍坊中心支公司的检查组发现,该公司在为其提供的检查人员工作场所内,安装了两部智能窃听装置,用于窃听检查组调查谈话及工作交流内容。
经山东保监局查实,该行为系该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鲁文涛、综合部临时负责人韩涛、代理人杨长浩、财务辅助岗人员崔昭等人,蓄意串通、共谋,意欲窃取检查组重要谈话内容,以便进一步干扰、妨碍、对抗监管检查的严重违法行为。
山东保监局表示,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保险法》第一百七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二)拒绝或者妨碍依法监督检查的……,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坏。
令外界好奇的是,英大财险潍坊中心支公司为何会铤而走险,出此下策,干扰、妨碍、对抗监管检查?山东保监局在这份文件中披露,现场检查同时发现,该公司存在设立大额账外资金、代理业务手续费不真实、报销虚假费用等违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山东保监局表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从严从重处罚,并保留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的权利。“在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在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的现代社会里,作为一个国有金融企业的高管、员工,采用这样严重失当的手段对抗监管检查,其职业操守、公民道德、法律意识需要认真检省!”
为此,山东保监局将上述文件下发抄送至驻山东各保险公司省级、市级分公司及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各保险行业协会,予以通报,以儆效尤。“希望各保险机构认真组织好本通报精神的学习、传达、贯彻,引以为戒,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切实增强遵法、守法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机构和人员管理,防止和杜绝发生类似严重违法行为。对于妨碍、干扰、对抗监管执法的,我局将严厉打击,决不姑息。”
把紧高管人员这一“入口”
“窃听门”事件虽是个案,但仍震惊保险圈。这是一起典型的违背专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行为。
剖析背后成因,一些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是一方面,一些保险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及保险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严重缺失又是另一面。这对保险业现行任职资格管理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考问: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紧和把好高管人员这一“入口”。
长期以来,一些职业经理人只是把保险企业作为一个实现个人抱负和价值的平台,甚至是徇私谋利的后台,而把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价值的初衷抛之脑后。还有一些职业经理人在保险企业内部宣扬成王败寇的自然法则,督促员工惟保单数量、保费规模是图,为此不惜违反市场规律、挑战监管容忍底线。
目前,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实行严格的统一监管和事先核准,在一定程度上把紧了高管人员的“入口关”。但监管效能仍有待提高。由于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核准范围广、涉及人员多,大量占用有限的监管资源。监管部门的工作量大,加上核查手段有限,许可时效要求严格等原因,仅能对拟任高管人员申请材料进行形式上的审核,而难以对高管人员信息真实性和适任性进行实质审查。
有接近监管部门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适时完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已经排上了保监部门的议事日程。下一步可能会研究探索建立谈话制度的可行性,加强对拟任高管人员适任性的考察;并且健全完善任职资格考试制度,规范不同类别岗位任职考试之间的衔接;同时,加强对保险公司聘任高管人员的事中事后监管,比如建立任前公示制度,要求保险公司将拟任高管人员的任职信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广泛接受评议和监督。
- 美为何窃听“成瘾”2015/04/21
- 斯诺登再掀“窃听风云” 曝新西兰监听南太平洋国家2015/03/06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