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晋江籍泉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报告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7-01-10 08:00
  

  晋江新闻网1月10日讯 连日来,晋江籍泉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围绕企业创新转型、国际化、“海丝”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关键词,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交流,为民为企发声,为新一轮发展出谋献策。

  做好“海丝”大文章 推动城市国际化

  报告提出,要建设“海丝”重要门户城市,进一步活化“海丝”基因,保护“海丝”文化遗产;坚持古城提质,实施整体性保护;推动环湾规划统筹发展,加快建设“海丝”新城。

  “泉州的文化核心区就在晋江。”人大代表黄良表示,这几年晋江在传统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上做足了文章,五店市传统街区、灵源古村落、安海古城等名片越来越闪亮。除了固态保护,建议未来要更加注重活态传承,要组织到“海丝”沿线国家开展文化活动,南音、高甲、木偶等国家级、国际级的“非遗”传承项目是着力点,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同时,要在此过程中传播晋江声音,使海内外500万晋江人凝成共识,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经贸双翼齐飞。

  政协委员、恒安集团总裁助理陈发沛建议,泉州要大力做好“海丝”大文章,并将其作为重要抓手。要将“走出去”参与国际化与“引进来”酝酿生成大项目、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相结合,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机会,也是提升泉州城市形象的契机。此外,在转型期,泉州企业要多联动、多互动,互相学习借鉴先进模式,共同做大事业,在全国经济调整期里争取脱颖而出,取得新一轮竞争优势。

  政府搭台 助力企业转型

  创新是发展的永动机。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人大代表樊凌云说,创新驱动的内涵就是将创新因子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一种助推动力,将企业发展引向更高领域。他建议,除了企业自身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营销手段推动转型外,政府也要强化供应链培育、融资保障和公共技术平台的支撑,像三创园、石墨烯研究院之类的就很好,通过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共同抱团发展。

  “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统筹促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人大代表王冬星建议,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激发行业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发挥领军企业参与产业融合的示范带动作用,夯实产业融合创新的技术基础,完善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政协委员陈永福表示,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企业只有定位准,才能得到更好发展。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更要懂得利用周边的各种资源,“盘活”资源来推动企业发展。为此,他建议可以借鉴学习上海浦东的发展模式,由政府搭平台,并出台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以此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补齐短板 提升民众幸福感

  解民忧、惠民生的事情慢不得、省不得。报告提出,要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普惠共享,不断刷新惠民高度和群众幸福指数。

  教育是百年大计。人大代表陈燎原建议,政府要督促学校树立“大语文”和国民素质的大教育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要推广学生家庭书坊,培养和普及阅读习惯。

  政协委员尤娴娴认为,应多关注中小学教育,切实为中小学生减少课业负担,让其有更充足的睡眠时间;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让其有更足够的体能学习;加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抗压抗挫能力。同时,也应多关注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学校也要给教师减负,让老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上。

  政协委员吴钦旋在医疗方面给出了建议。他认为,泉州要统筹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建立统一转诊平台,把全市各医院的名医名科资源集中起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要进一步优化专业医疗人才的就业生活环境,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要建立医学信息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查,解决看病难问题。

  民生保障要做好兜底。人大代表张翼翔对扶贫助就业问题给予关注,他建议要做好城市贫困人口调查统计、落实保障扶持、职业指导和介绍;对农村隐形失业问题,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有效就业信息,引导村级组织创造就业岗位。

  (记者_陈维曦 林文婧)

标签:泉州两会|晋江籍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