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与多地实现新农合异地结报
三个“E”让流动人口获取健康服务更容易
流动人口普遍存在流动性强,居住与生活不稳定,缺乏归属感等特点,这使得流动人口获取政府提供的健康服务较为困难。我(泉州)市卫计部门搭建网络平台,拓宽渠道,延伸服务,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流动人口自我保健意识及获取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促进流动人口健康“E”起来,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将流动人口健康问题融入所有政策
“E”谐音“一”,寓意全社会共同参与。市卫计委立足“健康同行”,将流动人口健康问题融入所有政策,逐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提请市政府出台《泉州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流动人口“免费享有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逐步提高”。市卫计委作为牵头单位,市财政、发改等部门,以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纳入责任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作为流动人口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健康促进。联合多部门开展职工医疗互助等“健康同行”活动。组建县、镇、村三级“健康宣传”的微信矩阵,步入健康传播“微时代”。此外,还挖掘企业、社工组织等社会资源,多方筹集流动人口生育关怀资金、建立志愿者队伍、增强社区能力。今年1月,“情暖海峡西岸健康与你同行”福建省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推动了我市流动人口参与健康促进的热情。
搭建健康互联“E”平台
市卫计委积极打造流动人口健康互联“E”平台,对接互联网+,建立流动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微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平台,试行流动人口新农合异地结报,提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针对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和基础信息难共享,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底数不清、工作推进难的问题,建立起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子平台,将计生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和卫生的“基卫信息系统”链接起来。通过智能比对,市、县、镇、村四级,均可实时查询和统计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录该平台提取未建档的人员名单,探索由社区保健助理员联系服务流动人口的工作方法,推进健康档案的建立,扩大健康服务覆盖面。并积极探索新农合异地结报,促成晋江与重庆市丰都县、垫江县,漳州市漳浦县、江西省石城县、安徽省颍泉区等地达成新农合异地结报服务协议;还与山西、广东达成晋江外出人员新农合异地结报服务协议。实现参合人员“在现居住地就医、在现居住地交件初审、在家乡快速审核补偿”,免除两地奔波之苦,有效缓解异地就医报销烦、垫资负担重的问题。目前,已有31名流动人口从中受益。
同时,建立避孕药具微信发放平台,采取“微信免费领取、个人自付邮费”的避孕药具发放方式,满足领取避孕药具隐秘性和便利性的需求。市民只需关注“泉州免费避孕药具”微信公众号,发送“姓名+手机+地址”,就可以免费领取6盒安全套组合装。该平台启用半年来,全市已有1.7万人通过微信平台领取,平均每日大约为80人次提供4500只安全套。
拓宽渠道延伸服务
“E”谐音“易”,寓意易得、容易。市卫计委拓宽渠道,延伸服务,针对人群不同特点和需求,建立以企业、社区、学校为主要场所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阵地,为流动人口开设健康直通车,让流动人口健康服务“易”起来。市卫计委搭建企业健康教育服务平台,与企业联合开展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干预,招募同伴教育员,利用车间晨训、吃饭、晚间睡前等时间,开展防艾同伴教育;推广工间颈椎操,针对生产线上的员工易患颈椎病的问题,设计推广颈椎保健操。试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在街道社区引入专职社工,开展流动人口健康综合服务。开辟南音室、文化活动室、保健室等场所,开展各类健身娱乐活动,吸引外来家庭成员参与。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基地、设立健康自测小屋等社区健康支持环境。全市已初步建成50多个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示范点。同时,在外来工子女较多的学校设置心理干预志愿者服务站、健康行为矫正室、健康知识读本赠阅处等,开设青春健康主题讲座,提供健康指导服务。流动人口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由传统的广播电视、宣传栏拓展到手机短信、微信等,覆盖率达79.1%,健康服务触手可及。
(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陈大贤)
- 21日起 26省市居民在福建可补换身份证2016/12/17
- 晋江召开港澳、异地商会委员及嘉宾座谈会2016/12/15
- 漳州28人骗取新农合基金被起诉 为骗钱有人伪造自己得癌症2016/12/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