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之“强化创新驱动”解读 强化创新“大脑”建设创新型城市
报告摘要
强化创新驱动,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立足产业基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从模仿、跟踪向并行、领先转变;突出人才支撑关键作用。加快实施“四大人才计划”,建设晋江聚才网,培育人才社群,增强人才集聚“雁群效应”;突出创新生态聚合效应。加快建立创新全链条保障机制,促进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
案例
在晋江,创新氛围无处不在。晋江人有创新的基因、创新的活力,骨子里流淌着创新的血液。搭载智能模块及衣袖独立智能舱设计,配套商旅APP可实现O2O购物接收出行及吃喝玩乐信息等便捷商旅功能,柒牌新研发的智能时尚夹克一经发布便在市场激起千层浪。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一件,或者一系列的智能服装,而是打造一整个智能时尚产业链。”柒牌集团董事长洪肇设立足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引领未来。晋江紧盯新材料、智慧产业等前沿科技领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如今,借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晋江已带动集聚各类技术研发人才近200人,累计成功对接技术成果43项,服务企业超百家。
得益于此,运用石墨烯3D多层微气囊技术,贵人鸟的运动鞋既轻便又舒适;融合石墨烯技术,龙峰开发防水透气、防辐射、抗静电的功能性面料,进入耐克、阿迪达斯、波司登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供应链......牵手诺贝尔奖技术,晋江引进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面料等技术研发,在新材料应用领域绽放光芒。
一年中有三分之二时间待在晋江,三分之一时间待在北京。作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兼晋江院院长,他组建的30人顶尖团队从三年前被晋江引进以来,已为100多家晋江鞋服企业提供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优化、产品质量检测跟踪、新材料开发等多项技术支持。
在晋江,像段力民这样的人才还有很多。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针对这一短板,晋江正全力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领航计划”、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大学生“创客公寓”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在内的四大“人才计划”。企业家是经济的脊梁、是发展的中坚,是晋江最宝贵的财富。晋江将全面导入企业家领导力立体培养模式,计划用3年时间,开展“企业家领导力工程”“晋江企业大讲坛”“对标工程”“企业家社群品牌活动”等项目,系统培训4000名以上企业家。
创新需要土壤、阳光、雨露、空气和养分。为此,晋江积极探索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创新模式,通过各类创业创新载体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助力创新转型,让创新的种子在晋江这片创业沃土上落地生根,让创新之花绚丽绽放。为培育一批本土工匠,晋江将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发挥院校和企业的人才培育“双主体”作用,特别是整合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和福州大学等大中专院校的办学资源,借助市龙头企业的科研技术优势,搭建一批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让企业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招到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如今,创新已经成为晋江这座城市的核心动能。创新,让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鞋等优势主导产业主动融入“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新概念,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科技金融跨界深度融合,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催生了新效益;创新,也让更多人才集聚、资源汇聚,形成了创新生态的聚合效应,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解读
一直以来,晋江市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自创品牌、自我创业,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地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打造创新孵化保障链条,晋江市还先后制定出台相关的科技政策扶持引导,通过《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晋江的决定》《关于加快实施晋江市智能制造2025的若干意见》等科技政策文件,以及《晋江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奖励扶持政策操作规程》《晋江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操作规程》等实施细则,强化政策导向,营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
在晋江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建新看来,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的驱动,谁拥有人才,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为了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晋江实施知识产权倍增计划,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附加值高的专利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发原创性的专利技术,提升专利产出水平。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4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奖励0.3万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奖励0.15万元;对获得境外国家(地区)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5万元,同一发明专利获得多个国家(地区)授权的,奖励不超过10万元。
(记者_施珊妹)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