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小学生零用钱调查:小学高段“贫富差距”明显

www.ijjnews.com   海峡导报  2016-12-06 15:58
  

  现在的小学生手头上都有多少钱?是满满的一只小猪储蓄罐,还是藏在枕头底下的一叠小面额压岁钱?如果你还这样想,那就太落后了!

  日前,广东珠海一小学拟推行的“禁带零用钱”的规定,又引发了人们对小学生携带及使用零用钱的思考。连日来,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厦门小学生少有人身无分文,其中一些孩子的“富裕程度”甚至让人惊讶,他们的消费基本都很随意。而且,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对于孩子的财商教育或理财观念的培养都是欠缺的。

  小学高段“贫富差距”很明显

  除了平时住校,厦门英才学校小学部一年级的学生小迪每个周末回家都能拿到25元的零用钱,对此他本人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街边小店的玩具他基本都能买得起,有时候钱不够了,还可以叫爷爷再帮他添上。

  这两天,借助几所学校的班级微信群和小学生QQ群,导报记者对近百名家长和学生随机调查发现,近九成小学生的身上都有零用钱,只不过三年级及以下的孩子零用钱普遍较少,到了五六年级,就出现了很明显的“贫富差距”。

  这些高段的孩子基本上很少有人身无分文,其中,七成左右的孩子每个月的零用钱在50元以下,两成多的孩子有50元到150元不等,还有一小部分“小大款”每个月都能拿到200到300元的零用钱。

  采访中一位五年级小学生说,他们班上有个“土豪”,每天书包里都装着好几张百元大钞。“最少有五六百呢,他想买什么玩具就能买什么玩具,还有好多零食,放学以后还经常请同学们吃东西,我们和他一起去小卖部都能随便挑,他付钱,很有钱的!”

  和这位小“土豪”一样,许多孩子的零用钱花得都很随意。在随机调查中不少学生表示,购买零食和玩具是他们零用钱开销的最大部分,其次才是学习用品。此外,他们在平时还需要用于“人情往来”的费用,比如有同学过生日就得买礼物赠送等。

  “财商教育”基本是一片空白

  给了孩子零用钱以后,关于“怎么花”的问题,大多数家长其实管得并不是很细,许多家长都认为,既然给了,让他们自行安排也未尝不可。而且实际上,许多小学生甚至从一年级开始,就对零用钱有了“自主支配”的意识。所以,对于教会孩子如何规划零花钱的使用,乃至理财教育方面的任务,更多家长总希望能将此交给学校。

  不过这几天,导报记者走访厦门岛内外多所小学后发现,目前厦门市几乎所有的小学都没有开设专门的理财课或与财商教育相关的课程,有的也只是偶尔讲讲零用钱该怎么用,很零散,没有系统性。此外,一些银行平日里偶尔会联系学校,让专业人员进校给孩子们讲一两节理财知识,比如厦门实验小学等。

  厦门湖里进修二附小教导处陈主任说,关于孩子的零用钱要怎么花,家长应该给多少等问题,老师一般都只在班会上做简单的建议。这样的做法和许多学校基本相似,可以说,目前理财教育在厦门主流教育里还算比较缺失的一块。

  据了解,在厦门,就算是“外来娃”占大多数的小学,理财教育都是被遗忘的部分,尽管每天放学以后,这些学校外面的小卖部总是会挤满学生。

  孩子的零用钱别“一给了之”

  如果校内要开展理财教育,应该属于德育处的工作范畴。

  昨天,导报记者从厦门市教育局德育处了解到,由于平时德育处推行的活动内容,都是根据教育部下达的任务和精神来决定的,而小学生理财教育或财商培养方面的活动一直以来都未受到重视,因此,厦门在全市范围内也没有推行过此类主题教育。

  不过在平时,若有学校自行开展理财教育,德育处也不会反对,官方认为,若有学校能开展理财教育,并将之发展成学校特色,也是主管部门、校方及家长都喜闻乐见的。

  那么,在校方未进行理财教育之前,家长们该怎么做呢?海沧延奎小学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易增加认为,家长不要把钱当成情感表达的工具,给孩子的零用钱一定要注意适量,否则容易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

  其次,在把钱给了孩子之后,需注意跟踪零用钱的去向,如果孩子是正当需求要用钱,比如买文具,买一些自己喜欢看的课外读物,或者捐款给灾区等,那就要支持。如果孩子的自制力较差,大部分钱都用在玩上,家长就要约束并正确引导。

  因为在监督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方面,老师很难兼顾,若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再加上学校进行的引导或主题教育,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记者梁静/文 梁张磊/图)

标签:零用钱|小学生
稿源: 海峡导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