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新闻中心>>晋江新闻 >> 主流媒体看晋江>>正文

福建晋江:敢为爱拼勇争先

www.ijjnews.com    人民网 2016-10-20 15:12
  
短短几年间,晋江城市快速成长,旧貌换新颜,从“城内有村,村内有厂;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到如今“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城市规模与功能同步拓展,建设与管理协调并进,生态与人文充分彰显,已成长为中小城市探索城镇化的全国样板。

  在福建晋江市中心黄金地段,有一处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天色将晚,华灯初上,灯光把一栋栋闽南传统民居旳燕尾脊、红砖墙映照得五色斑斓,民俗专家粘良图和本地居民庄炮成端坐于布政衙厅堂的木椅上,给我们讲古。

  晋江市位于晋江下游南岸,与江北的泉州市一江之隔。历史上,唐朝景云二年(711年)出现泉州建制,开元六年(718年)诞生了晋江县,治所位于今泉州市鲤城区。此后历代晋江的区划与隶属多有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晋江县政府从泉州城内迁至青阳。

  “当时青阳是什么概念呢?侨居菲律宾的亲戚往我家里写信,地址写‘泉州南门外五店市28都虎爷下’收,就是泉州城南的农村呀。”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青阳是现代意义上的晋江城区的发源地,老居民庄炮成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见证了晋江市从农村起步建设的历史。晋江人以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的精神,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了新鲜经验。

  “短板”变“样板”

  千年古邑展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一直以发达的民营经济著称,但“先有企业再有村,先有产业再有城”发展历程,一度让这里“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成为了晋江发展最大的短板。

  带着历史欠账,晋江在新世纪初开始了新型城镇化探索,并在2010年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陈磊,是晋江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进的人才之一。“我刚来时这里破破烂烂,整个城市找不到一个地标建筑。当领导指着九十九溪的规划图提出3年大变样时,我当时很难想象,但一切都在3年后实现了。”

  短短几年间,晋江城市快速成长,旧貌换新颜,从“城内有村,村内有厂;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到如今“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城市规模与功能同步拓展,建设与管理协调并进,生态与人文充分彰显,已成长为中小城市探索城镇化的全国样板。目前,城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经拓展到1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5%。

  新型城镇化,重在写好“人”字文章。“为民建城,为人管城,围绕人,重点要做好本地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城乡统筹一体化。”晋江市委书记刘文儒长期主抓城市建设工作,三类人、三个化,一直摆在他心头最重要的位置。“晋江要让本地人更加留恋,让外地人更加向往,成为更多人可托付终身的‘人生选择’。”

  晋江要想壮大,城中村改造,农民变居民就势在必行。市住建系统党委书记陈文星的心里有一本精细账:“与百姓打成一片,真正为民拆迁而不是为利拆迁,让群众主动参与、主动接受,是加快组团片区拆迁安置效率的最优途径。”晋江市推进16个片区改造,都是拿出最好的地块建安置小区、建配套,建绿地,用于商业开发的只占1/3。

  矗立在安海镇安平古桥畔的安置房,站在自家阳台就可一览优美的天光水色。张晓赫 摄

  青华社区地处晋江市区经济繁华地段,张庄员阿姨的家拆迁后,就就近安置在这里。生活便利,配套完善,就连邻里也是旧相识,说起“新城里人”的感受,张阿姨乐得拢不上嘴。而近年来,晋江实行城乡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等一体化政策,更是解除了张阿姨的后顾之忧,“除了每月135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家里两位老人每人每月还能领到400多块钱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局专门开设了流动人口落户专窗。赵铎 摄

  曾伟的老家是四川宜宾,在晋江工作16年,今年办好了落户手续。“二宝在晋江出生,这里就是家了”,曾伟难掩心头喜悦,“前年报名积分落户,去年一年就达标了,今年5月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就办好了所有手续,十分方便。而且现在市民化积分还能在子女上学、购房时有优惠,房价每平米要比市场价优惠1000多元。”

  磁灶镇大埔村,几位老人正在社区花园的凉亭中聊天。赵铎 摄

  走进晋江磁灶镇大埔村,记者不禁讶然:整齐的别墅、如茵的绿地,繁花似锦、清溪潺潺,幼儿园免费,养老院70岁以上老人吃住免费。要不是一路从市区驱车过来,肯定会以为这就是城市里的高档社区。

  “这里是正在建的体育馆,那边要建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二期;镇区农贸市场以及占地100多亩的物流园项目也正在规划。村里条件越来越好,大埔村有2000多人出门做生意,现在已经有95%的人回来住了。”村党委书记吴金程在大埔村工作近20年,他给记者讲起16年前顶着压力,在村里动员大家填茅厕、拆围墙的故事。正是吴金程这份“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坚持,引领大埔村闯出了新名堂。

  人来了,城镇快速扩大了,居民对城市的公共服务与综合管理也提出了新需求。3天12台手术,是前不久树兰(杭州)医院妇科主任杜炜杰第二次来晋江市医院时的工作记录,其中多台手术难度系数都很高,填补了晋江妇科治疗手术领域的空白。生了病不用再跑大城市、大医院,这得益于晋江的公立医院改革以及与浙江树兰医疗的深度合作模式下带来的健康晋江务实举措。

  12345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碌着接听并解决居民的各类求助。赵铎 摄

  守护一城平安,社会管理应急指挥中心发挥了大作用。4万余个摄像头、28个联动部门、20个镇(街道)分平台,织密的视频监控网、路面巡控网以及信息采集,实现了中心应急处置的智能、精准、综合、高效。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洪进南介绍,“两抢”案件5年来,从原来的日均20起下降到了4天1起,破案率则从35%跃升至93%。

  八仙山公园,万绿丛中一点红,草坡后隐约可见番仔楼。为留住乡愁,市政园林局特意将其从莲屿村的拆迁中整体迁移过来。张晓赫 摄

  人定了,城市功能精细了,但城市建设品质好不好,百姓幸福不幸福,居住的环境也很重要。清晨,一进八仙山公园,就同扑进了氧气的海洋,山林积翠,叶动如涛,身体的细胞刹时也跟着活跃起来。打太极拳的、健走的,晨练的人群将公园装点得十分热闹!

  “这是木麻黄,那是红豆,这些珍贵的原生态林,至少要七八十年才能涵养出来。建成公园,保护了山地生态,也给城区增加了绿量。”穿行在依山蜿蜒的步行道上,市政园林局高级工程师庄树渊向记者指认着渐欲迷人眼的树种。

  走在马路上,路边随处可见自行车驿站,这是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市民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进入“一山一水”慢行系统,沿着灵源山、华表山、罗裳山、崎山、八仙山,由世纪大道串联到达晋阳湖,在此小憩,再顺着九十九溪水景园至晋江出海口,全程28.5公里,一路好山好水相伴,好不惬意!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无论是老晋江人还是新晋江人眼中,新型城镇化都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座功能布局更合理、公共服务能力更强、环境更宜居的新晋江已经出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稿源: 人民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本文]
标签:爱拼|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