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区、沙县、永安之间将开通快线公交!规划建永安、泰宁通用机场
三明市近日明确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奠定坚实基础。其中提出:
◆优化城市交通方面,完善城市主次干道路网,到2018年,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00公里以上,在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之间开通大站快线公交。
◆确保南龙铁路2017年底建成通车,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三明段“十三五”末基本建成,早日实现县县通铁路。
◆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建成厦沙高速、莆炎高速三明段,建设三明至明溪胡坊高速公路。
◆规划建设永安、泰宁通用机场。
◆到2018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以上。
◆到2018年,力争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
其中构建交通运输体系方面,突出综合交通枢纽,以机场、动车和高速公路枢纽为依托,加快三明动车北站、动车南站、汽车北站、汽车南站等立体综合客运枢纽及其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等一体化衔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对接。
铁路:加快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的干线铁路建设,确保南龙铁路2017年底建成通车,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三明段“十三五”末基本建成,早日实现县县通铁路。
公路: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建成厦沙高速、莆炎高速三明段,建设三明至明溪胡坊高速公路;推动普通国省道改造,加快尤溪至大田,永安经明溪、将乐至泰宁等县际便捷通道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促进农村公路向自然村延伸。
航空:融入生态新城建设,加快民航事业发展,增加三明至北京、深圳等主要城市航线,规划建设永安、泰宁通用机场;推动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培育发展空港经济,不断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航运:对接闽江航道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沙溪航运,形成河江海联运体系。
实施城市优化工程,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力
优化城市布局方面,实施“三城整合、多点联动、中心提升、特色支撑”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步伐。
大力发展市区经济,推进生态工贸区九个专业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大生态新城“一带六区”开发力度,推进贵溪洋、洋溪、台江、富兴堡等重点板块开发,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优化城市交通方面,完善城市主次干道路网,到2018年,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00公里以上,在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之间开通大站快线公交。
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其中在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方面,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稀土分离厂、艾迈博生物、三农氟化工等项目建设,到2018年,力争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围绕汽车及机械装备、冶金及压延等主导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填平补齐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形成三明特色产业集群,到2018年,基本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
推动三明“中国制造2025”六大工程建设,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机器换工”,采取“培育与引进并重、整合与扶持并举”等办法,继续做大做强做优三钢、海西重汽、青纸等龙头企业。
实施均衡发展工程,提升教育医疗供给力
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实施第二、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发公办幼儿园资源,到2018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80所以上;
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缩小区域、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到2018年,全市40%的义务教育学校完成管理标准化建设任务;
推动三明学院向应用型院校转变,争创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推动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更名改建为“三明医学与科技职业学院”,面向闽西北地区培养紧缺医学人才。
促进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着力完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提升公立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改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
着力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县域就诊率,实现“基层接诊检查、上级诊断、下级诊治”,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实施惠民幸福工程,提升民生事业保障力
脱贫攻坚方面,确保到2018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养老服务方面,到2018年,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个以上、农村幸福院100家以上;
宜居环境方面,持续推进三钢、三化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施工扬尘治理力度。
(记者 李远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