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将打造全省首个“环保超市” 园区建设分四步
项目名片
厦门海峡环保科技园
总投资额6亿元,拟选址在324国道(新民大道)与同盛北路交叉处、原大统皮革厂约200亩的用地面积。项目被列入2016年前期项目计划和同安区2017年政府性基建投资项目库。
在上周举行的第十九届投洽会同安区招商项目签约仪式上,同安区政府和厦门大统有限公司、厦门市金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签署了合作框架意向书,将在同安区共同打造具备可提供环保项目“一条龙”服务和环保设备“一站式”采购的环保产业园区——厦门海峡环保科技园。
在同安区看来,这种被称为“环保超市”的环保产业集聚园区,既有助于推进同安环保产业的集群发展,成为该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全面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实现绿色发展。
创新环境治理模式
提供“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采购
据同安环保分局介绍,“环保超市”模式也称为聚力模式,是根据环保市场的新变化,以及市场对环保企业的新要求,总结探索出的园区化、集群化运营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企建园、以园引企、统分集合、超市运营”。
园区通过兴建高标准、现代化的厂房、办公楼、员工公寓、研发中心、实验中心、展示中心等配套设施吸引国内外优势环保企业及国际先进环保技术入驻园区,各企业之间独立核算;各型污水处理设备、烟气处理设备、固废处理设备、特制环保设备及分类环境治理方案在展示中心集中展示。
“环保超市”可为客户提供污水治理、大气治理、固废治理、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等环保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分析、专家会诊、编制方案等环保项目服务以及环保政策解读、申报流程指导、编写可行性报告等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服务。用户可在“环保超市”获取环保资讯,选择与自己需求相适应的治理方案和满意的环保设备,“环保超市”承诺为用户提供最完善的治理方案、最可靠的环保设备、最优质的售后服务,真正实现环保项目“一条龙”服务,环保设备 “一站式”采购。
“环保超市”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技术实力和综合治理能力,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与选择,与国家出台的“第三方专业性环境治理方案”以及“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与产品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等环保政策十分吻合,是环境治理模式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同时也是招商引资模式的历史性变革。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建起了“环保超市”,这些环保科技园区发展迅速,为当地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建设环保产业园区>>
为数万家企业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协议,厦门海峡环保科技园项目投资总额6亿元,拟选址在324国道(新民大道)与同盛北路交叉处,原大统皮革厂约200亩的用地面积。该地块毗邻同安工业集中区、城南工业区等多个工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
根据相关方案,园区可将企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有机整合,打造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区域及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各类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防治,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评估,环境公益诉讼,自然资源损益评价,环境风险评估及保险、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等环保服务综合平台。园区建成后,将成为厦门唯一、福建第一以此为主题的环保产业园。
园区不但可为全市数万家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和转型升级提供环保技术支持,还能为属地政府解决区域性环境污染难题和优化生态空间提供及时有效的第三方服务,进而辐射全省、海西乃至全国各地。
园区建有科技大厦,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所、环保展示中心、多功能厅、实验室、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培训基地、金融机构、人才公寓、餐厅、健身房等。目前,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政府配套”的原则,稳步推进建设。
背景
实施环保业
规模化战略
用发展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在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关注的情况下,政府将每年投入资金进行环境治理,企业也面对空前的监管力度,需要寻找第三方环境治理服务商共同来分担污染风险。自去年开始筹划以来,厦门海峡环保科技园项目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安区认为,建设环保产业园,实施环保产业规模化战略,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符合五大发展理念,很有必要。
同安区委区政府要求各相关单位,结合全区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现有产业,做好项目的规划工作。项目被列入2016年前期项目计划和同安区2017年政府性基建投资项目库。为推动项目建设,同安区还专门前往宜兴、扬州、苏州、常熟等环保科技园走在前列的地区考察,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此外,经向环保部积极推介,目前有国家级项目拟落地园区。
规划
园区建设
分四步走
根据计划,厦门海峡环保科技园的建设拟按四步进行。
第一步,建设环保科技大厦,为入驻企业提供办公场所、环保展示中心、多功能厅、餐厅、接待室,并建立园区网络平台等。
第二步,按功能细分,建设适用于环保企业的厂房、实验室、人才公寓等。
第三步,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成立环保技术研发中心、培训基地等,并与环保部即将在厦设立的全国环保产业网络对接,共享国家级的环保科技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第四步,以周边的工业集中区闲置厂房及土地为园区扩张的储备用地,引入“众创”,鼓励环保科技创新,设立创业中心,带动园区技术升级。
文/图 本报记者 卢漳华 通讯员 陈智勇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