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街镇动向 >>正文

85种深沪小吃 为啥这6种成为“国字号”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9-04 10:10
  

  国家“地理商标”诞生背后的“一波三折”

   《晋江新增6枚国字号地理商标》揭秘

  晋江新闻网9月4日讯 日前,晋江经济报报道了《晋江新增6枚国字号地理商标》(详见晋江经济报8月31日头版)这一喜讯后,勾起不少市民朋友的好奇心。到底这6枚商标申请流程是怎样的?为何会定下这6样美味为“国字号”地理商标,其他的美食是不“够格”吗?接下来深沪镇还有着怎样的鸿鹄之志?想解开这些谜团,且看小记一一道来。

  过五关斩六将27件“名小吃”忍痛割爱选出6件

  深沪,历史上既是泉州湾的重要渔港,又是深沪小吃的原产地。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因素,造就了深沪海产品的丰富和深沪小吃的发达。在至少85种深沪小吃里选中6种成为国家“地理商标”,这其中要符合的条件和申请程序吸睛力十足。

  晋江市市场监管局商广科科长吴焕新介绍,申请地理商标的首要条件是——申请人必须是依法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或其他组织和团体)。也就是说,任何个人和政府都无法申请地理商标。2014年10月1日,在深沪镇政府、深沪市场监管所共同牵头组织下,全省首家镇级小吃同业公会——深沪小吃同业公会正式成立,由公会来作为商标的申请人,地理商标申请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申请时,除了此次成功申请的6种小吃外,还选取了石花糕、海蛎煎、润饼卷、花生汤等共21件远近闻名的美食,为了确保申请成功,最终定了6件上报国家工商总局。”深沪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清海揭秘道。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质及是否方便进行市场化运作是很重要的因素,有这些能更好地获得国家商标局地理商标处的肯定从而获得审查通过。”指导参与此次商标申报工作的吴焕新说出考量的标准,那就是除了要得到政府批准的硬性条件外,史料、生产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小吃知名度、是否便于市场营销等都是考量的范畴。

  “不论是从文化底蕴、口感,还是从业人员和产量上来说,这27种小吃中的不少已经具备地理标志的特征,具备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基础条件。”深沪市场监管所所长张瑞裕说,没选中的将作为申请地理商标的后备品种,有的还需要发展更多的经营户,“有些品种经营户只有一两家,地理商标就不能发挥真正作用,必须具有一定的产业集群申请才有意义。”

  2015年2月份,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将深沪紫菜、深沪鱿鱼干、深沪虾仁干、深沪糖芋、深沪花生、深沪巴浪脯等6件产品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地理商标。今年8月,6枚申请的地理商标陆续获得批准。这意味着有关部门将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摒弃小户经营,扶持合作经营、规模经营,统一使用地理商标闯市场,做好广告宣传,以拓宽市场空间,丰富品牌效应。

   缘起:“吃货团”力挺深闺“美娇娘”觅“好婆家”

  晋江目前共有7枚“国字号”地理商标,全被深沪收入囊中,这是巧合还是他们有独门秘诀?

  早年,深沪小吃主要以小作坊式的个体户形式存在于街头巷尾,尽管味道鲜美,却只是“酒香藏于深巷”,未曾打开知名度。深沪如何破题?搭桥梁是第一步。“我们的小吃大家都爱吃,小吃业主也很急迫希望树立自己的品牌,有很广大的市场挖掘。”回忆组建同业公会的情景,黄清海表示,在镇里的宣传动员和部门的指导下,同业公会红红火火成立起来,这也是全省首家镇级小吃同业公会。

  “成立当时就有69家单位主动加入成为会员,会员占深沪小吃经营单位总数的70%左右。”黄清海回忆道,组建后,陆续又有不少业主申请入会。大会成立当天,为期3天的首届深沪美食节在深沪文体中心广场举办。这场国庆期间的美食节,共接待近6万人次的客流。

  “我们好吃啊!好东西当然希望大家都能吃到!”一位资深老饕这样解释大家热情高涨的原因。以前的深沪小吃是深沪人做、深沪人吃,并没有得到推广。随着深沪人走南闯北、舟行四海和外来人口的增加及现代通讯交通的发展,深沪小吃渐渐远近闻名,成了一种外乡人向往的食品,“许多家小吃店的老板是从他们爷爷或太爷辈传下来的手艺,拿起来了就再也放不下”。

  如果说小吃业者对深沪美食的情深促成了公会的成立,并迈出了取得地理商标的第一步,那她之所以能取得地理商标,最关键的硬件则是自身的雄厚资本。

  和很多名小吃只有零星的从业人员不同,深沪小吃年营业额近亿元,从业商户100多家,经营鱼丸、壶仔饭、马加羹等80多个品种,全行业拥有近30件注册商标。

  为了更好地申报和培育深沪小吃成为国家地理商标,深沪小吃同业公会组织人员从申报地理商标的基础条件入手,对于深沪小吃的文化底蕴、口感,以及从业人员和产量都进行了具体的了解和分析,编制了不少书籍和光盘。调查人员所到之处,不管需要什么背景材料或小吃操作流程,这些小吃传人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计划:靠海吃海掘金“古早”味再报8件小吃申请地理商标

  靠海吃海,深沪人在保持传统的小吃手艺外,还不断开疆扩土,申请地理商标让他们再次看到商机。“深沪雄记”老板陈峯雄20岁左右便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此次晋江新增6枚国字号地理商标的消息让陈峯雄似乎预见到了家族生意将再迈上新台阶。

  “地理商标中的鱿鱼干、巴浪脯、虾仁干、紫菜这四样干货我们都有在经营,淡季平均一天销量200至300斤,旺季最多的时候卖出去上千斤;以批发为主,也有零售。”陈峯雄说,现在不仅有专门的工厂加工海产品,而且还有门店销售。

  “我们虽说有了自己的品牌,但要真正让消费者信赖、提高品牌知名度,肯定还是要有国字号的地理商标来‘撑腰’,我已经准备向同业公会申请使用这4枚地理商标。”陈峯雄信心满满地表示。

  有一众“粉丝”追随,深沪小吃同业公会将乘胜追击,接下来计划再申请一批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包括深沪海鳗干、深沪石花糕、深沪梭子蟹、深沪金枪鱼松、深沪宝斗糕、深沪拳头母、深沪壶仔饭、深沪冰饼等八种。

  “小吃从业者有需求,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同业公会搭桥梁,地理商标申请下来算是意料之中,看到荣誉和激励的同时,也是压力和动力。”对于此番拿到地理商标,深沪镇宣传委员陈奕友说,这是集众人合力做成的一件大好事。

  “游晋江名胜古迹,品深沪特色小吃”。陈奕友表示,接下来镇里将和公会一起,倡导小吃生产商家持证经营,倡导加强食品生产卫生管理,做好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推动深沪小吃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有了国家地理商标证明,会大大助力深沪将分散的小吃加工户聚拢起来,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龙头加工户,做大做强深沪小吃,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介深沪美食,打造深沪美食文化品牌,“在保护挖掘和传承深沪小吃的同时,希望将来某一天,深沪小吃也能像沙县小吃一样,在全世界都享有知名度。”

  (记者_林文婧)

标签:深沪|小吃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汝羚陈汝羚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