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全面加快建设保障房和公租房 实现百姓安居梦
安居,是每个市民百姓的梦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把建设好、管理好保障性住房,实现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这一目标作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今年以来,厦门加快推进以满足市民多层次住房需求为重点的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房,努力让本市中低收入和“夹心层”住房困难家庭及来厦稳定就业的新市民住有所居,让百姓的安居梦成为现实。
面向本市中低收入家庭
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集美区纺织路的华铃花园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脚手架高高耸立,挖掘机挥舞着长臂,各种建筑材料有序堆放,工人们正在汗流浃背地忙碌着,处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据了解,华铃花园项目由13栋15至33层的高层住宅及配套幼儿园组成,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已经交付使用,二、三期正在进行建设。小区生活配套齐全,商场、社区活动用房、幼儿园等都在加快建设过程中。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厦门大力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着力解决本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和制度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选址坚持交通便利,设计坚持小户型、功能齐,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尽量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截至目前,厦门已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房源共60851套,其中已竣工交付38024套,实际配租配售35309户;在建8个项目12827套,还有2个项目约10000套正在规划建设。今年以来,已办理保障性住房交房入住手续5245户,今年内还计划签订保障性租赁房租赁合同并安排入住约800户。
面向“夹心层”和新市民
扩大公共租赁住房有效供给
厦门将继续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在基本解决本市户籍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努力实现本市户籍中等和中等偏上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夹心层”、在厦稳定就业的新市民等群体住有所居,让保障性住房惠民政策的阳光温暖到更多住房困难家庭。
集美区新站片区的后溪花园保障性安居工程由14栋高层住宅组成,以单身公寓、一房型为主,共有1710套房源,其中有904套是公共租赁房。记者走进一套单身公寓,房间宽敞明亮,结构合理,很适合“单身一族”。小区内一个1600平方米的食堂正在装修,预计下月初就能投入使用;在交通上,公交集团也将开通相关配套公交线路,方便住户出行。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和公共租赁住房有效供给。公共租赁房将以略低于市场租金标准,分批次向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夹心层”和在厦稳定就业的新市民提供,满足过渡性、阶段性的基本住房需求。
记者了解到,面向教育、卫生计生行业的首批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工作将于近日完成。目前厦门正在抓紧制定面向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的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的租赁方案,预计9月上旬可以启动,国庆节前可交房入住。
首批计划新建公租房园博公寓、公租房珩琦公寓、公租房后吴公寓等三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5.76万平方米,提供公租房8131套,目前都已通过可研及方案审批,正在开展桩基施工招标,计划在9月底开工建设。
此外,厦门正在研究编制《厦门市公共租赁住房布局专项规划》,将在轨道站点周边和交通便利的地方选址建设公共租赁房,同时,各区和火炬管委会将在厦门的重点工业园区内和周边建设适量公租房,定向租赁给园区企业。
完善配套打造和谐宜居社区
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厦门注重规划完善功能,强化配套,建设户型好、配套好、生活便捷的和谐宜居社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周边的市政道路及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与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同时完善学校、社区医疗、菜市场、停车场、公共食堂、商业配套等生活配套设施。
近几年来,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共配套建设小学3所96班,幼儿园13所210班,均已移交所在区教育部门开办公立学校。针对保障性住房、公租房住户公交出行特点,厦门今年新建的新阳居住区、九溪小区、东方新城等项目还将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在公交首末站内配建面向公交司机的宿舍类公租房,与项目同步规划、施工、验收、交付使用,确保住户出行便利。
为了进一步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保障性住房项目电梯采购采用一线品牌,从源头上提升产品质量。新建保障性住房均按照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和海绵城市要求建设,提升小区的居住品质。(记者 黄怀)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