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两家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 试水远程医疗的B2C模式
线上问诊开单,线下检查治疗,线上复诊随访……我省厦门第一医院、福州总医院先后开通互联网医院,试水远程医疗的B2C模式
有些病,上网也能看了
不去医院排队挂号,在家通过网络视频就可以找医生看病,最近在我省福州、厦门等市逐渐为大众所知。4月15日、8月26日,厦门第一医院、福州总医院先后开通互联网医院,试水远程医疗的B2C模式。
曾经看病非面诊不可的传统医疗行业,会被互联网怎样影响?
上网怎么看病
开通互联网医院的这两家医院,采用的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即让患者通过电脑网页端或者手机APP进行注册并绑定社保卡或就诊卡,预约医院部分或全部科室的医生进行在线问诊。
“我们目前开通了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儿童哮喘等4个病种的线上诊疗服务。患者只要在家登录互联网医院,就可向专家进行健康咨询,还能在线上预约相应的医生检查。”厦门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福州总医院则将该院专科系统、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共34个科室开通网络问诊。8月26日,来自莆田南日岛的一名患者通过网络找消化内科副主任林克荣进行复诊。半个月前,这名患者曾接受林克荣的治疗,之后又做了几项检查。检查报告出来后,他登录互联网医院,预约到林克荣。“从检查报告来看,你已没什么大碍,不必来医院了。”林克荣看完报告单后,对视频里的患者说道。该患者听完医生的话,高兴地连声道谢。
与在线问诊同时开通的,还有即时问诊。在该院正常门诊时间内,各科室绝大部分医生轮流排班,为患者做“即时问诊”咨询,无需预约。患者可以随时向相应科室申请就诊,该科室轮班医生通过视频问诊可直接开出检查单,患者持单到福州总医院或其医联体协作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患者直接发送报告单给医生,或通过协作医院的网络协作门诊求诊。
“我们已在古田县医院、霞浦县医院等多家协作医院和基层医院开通网络就诊点。基层医生碰到搞不定的病,通过网络协作门诊,请福州总医院专家网上‘看病’。有三甲大医院专家做后盾,患者更放心。”福州总医院院长苏皖告诉记者,“网络协作门诊突破了军队与地方医疗机构的交流障碍,提升基层医生水平,把病人和技术留在基层,促进了分级诊疗和资源共享。”
三大症结待解
从近一个月的试运营情况来看,福州总医院试水网络医院得到不少医生和患者的支持。27日上午,该医院门诊大厅有不少患者在互联网医院导诊台前面扫二维码下载APP。“不用排队挂号、不用排队拿药,视频交流也许能问得更仔细,还能更好地保护隐私。”一位廖姓患者列举了他支持网络医院的几种理由。
不过也有患者持保留态度。“看病毕竟和健康咨询不一样,直接通过网络终端给病人看病,是否比传统面对面‘视触叩听’有着更大的风险?”一位杨姓患者说。
对此,苏皖告诉记者,试运行至今,互联网医院公众注册数已达1961人,开通服务的医生有245人,累计服务总数达462次。“当前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监控医疗风险。”他表示。
还有一些市民在体验互联网医院后,提出三个问题:“能否网上开药,能否医保报销,能否检查互认?”
这也是互联网医院能否走得更远的三个症结。据了解,互联网医院还没有网络处方权,暂时不能网络开药。目前,两家互联网医院已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在线处方,同时正积极和医保管理部门加强沟通,适时将提交申请。
此外,我省自2013年开始在省级医院及市级三级医院间开展医学检查结果网络互认,目前省内有21所医院已实现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的网络互认。网络医院也正在据此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与线下医院实现检查单互认,避免患者重复检查。
采访手记>>>
需要制度层面支持
与广大患者顾虑网络医院不能使用医保报销的同时,不少医务人员也对“互联网+医疗”存有“戒心”。毕竟相较于信息化技术与医疗行业的融合速度,医疗风险的监控还是慢了一拍。此外,在技术领域,网络医院目前也受制于摄像头不够清晰等具体问题困扰。辅助器械的研发,或许很快会激发一轮新升级。
2014年8月29日,国家卫计委下发《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里面明确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也属于远程医疗服务。然而远程医疗服务的B2C新模式下,无论是全国还是我省,都迫切需要更细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规范和更明确的医疗风险评估体系。有关部门只有迅速完善顶层设计,势不可挡的互联网,才会真正助力传统医疗行业,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
(记者 储白珊)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