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迎来大“烤验” 不同人群防暑方式不尽相同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6-07-25 12:06
  

­多地高温持续蒸烤

­泉州局部地方气温已达40℃ 第2号台风“卢碧”生成,未来对泉州无影响

泉州迎来大“烤验” 不同人群防暑方式不尽相同

­未来七天天气预报

­ 自进入大暑节气以来,高温愈演愈烈,高温范围不断扩大,泉州局部地方气温达40℃。

­三伏天,副热带高压势力极其强大,天气热得冒火,7月23日星期六,是今年入夏以来泉州最热的一天,山区以永春玉斗为最热,达40℃。罕见的是,鲤城已连续两天高温冲破37℃了。

­福建省气象台、泉州市气象台昨天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今日福建省气温高,最高气温南平、三明、福州西部、龙岩东部、漳州北部的部分可达37℃—38℃,局部超过39℃。泉州的安溪、永春和南安部分乡镇,洛江、鲤城、晋江、德化个别乡镇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请注意防范!

­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24日2时,今年第2号台风“卢碧”(热带风暴级,名字来源:菲律宾;名字意义:残酷)在日本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截至24日17时,“卢碧”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偏东方约1840公里的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预计“卢碧”将以每小时40公里左右的速度快速向偏北转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变性为温带气旋,未来对泉州无影响。(记者 朱彩云 林铭珊)

­延伸阅读

­连发4天高温预警 泉州迎来大“烤验”

­气象部门:明后两天气温有所降低,27日起高温重现

­医生:不同人群防暑方式不尽相同

泉州迎来大“烤验” 不同人群防暑方式不尽相同

­天气炎热,中心市区田安大桥上热浪滚滚。(戴涵琦 摄)

­日前,厦门一工地工人疑因中暑身亡,该消息引发市民广泛关注。连日来,泉州持续经受高温“烤验”,昨日,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高温天气或将持续到月底。那么,中暑有哪些症状?哪些人容易“中招”?不同人群要如何预防?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事 件

­多起中暑病例危及生命

­7月22日是大暑,午间厦门气温剧烈攀升。下午1点多,在厦门罗宾森附近一工地,工人老陈躺下休息后就没再起来。法医介入调查,排除他杀。据介绍,老陈是四川人,今年50多岁,初步怀疑死因为中暑,更多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

­记者了解到,此前泉州也出现过危及生命的中暑病例。去年夏天,53岁的锅炉工人郭某在高温车间被发现人事不省,高热,呕吐,被送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入院体温高达39℃,多项生化指标严重异常,抢救1周后转到普通病房治疗,1个月后痊愈出院。

­去年,市第一医院也接诊过一例病例,患者为65岁男性,从事花圃工作,发病前有7小时的户外劳动,送到急诊科时,已出现昏迷、高热症状,体温达41℃。该病人就是典型的重症中暑,出现了肺炎以及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后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一个多星期后才好转出院。

泉州迎来大“烤验” 不同人群防暑方式不尽相同

­泉州高温持续,戏水成为众多市民消暑的重要方式。(张九强 摄)

­现 状

­近期温度“高烧”不退

­今天是三伏天第9天,“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这些谚语都是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

­热、热、热……连日来,泉州开启“高温烧烤”模式,近期温度一直“高烧”不退。23日,永春玉斗达到40℃;昨日,德化水口也有38.5℃。据统计,昨日泉州市达到37℃的站点有17个,23日则达到40个。昨日9时16分,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这已经是连续4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闽南地区有谚语“五、六月热门兜,七、八月热内头”,意思是农历五、六月一般门外热,室内还是凉快的,农历七、八月暑气日盛,屋内甚至比屋外还要闷热。近期,除了傍晚时分有微风,其余时间均酷热难当,室内外同样闷热。即使坐在家里,也是一身汗。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预计明后两天泉州市仍以多云天气为主,但温度有小幅度下降,市区最高温为34℃左右。虽然温度略有下降,但人体感觉仍较为炎热,应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从27日开始,高温将再度重现,并将持续到31日左右。气象台提醒,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泉州每年雨季(5—6月)结束后(大约在6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就开始加强西伸,泉州市正处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这就是泉州市7月份出现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同人 方式 不尽相同 高温 热射病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