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网约车约还是不约?部门:私家车接入网约平台营运是非法的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6-07-05 08:34
  

  私家车变网约车合法吗?

  市交通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载客是非法营运。

  6月15日下午4时20分许,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一辆载着两名乘客的白色小轿车缓缓驶入出发大厅停车位,执法人员发现情况可疑,上前检查,司机却迟迟不肯下车,还将车门锁住。执法人员经过疏导,得到乘客与司机的配合,并将其分别带开询问调查。据司机解释,是通过朋友介绍,帮忙载熟人来机场接机。另一组执法人员却从两位乘客处了解到,乘客与司机并不认识,从泉州市区义全街到机场接人,第一次通过“滴滴出行”叫车,没想到叫到私家车,乘客手机客户端支付页面显示应付金额29.5元。从现场调查看,白色小轿车涉嫌私家车参与非法营运。

  这是泉州市交通执法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在中心市区重拳整治“黑车”非法营运行为的部分成果。整治行动开展1个多月来,共查获60辆“黑车”,其中接入网约平台参与非法营运的私家车占了半数以上。

  “私家车不能接入网约车平台,如果接入参加经营了就是非法营运,我们将给予查处。”市交通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说,私家车营运被查处了,最高可罚款2万元。

  今年以来,市交通执法支队会同市道管处多次约谈了“滴滴出行”和“神州专车”平台,明确告知其不得为私家车接入网约车平台提供服务,及时制止“滴滴专车”在泉州的机场、动车站等地点设立服务点,也在机场、动车站、汽车站等客人密集场所查处部分通过“滴滴出行”等提供非法营运的车辆。

  为防止“黑车”非法营运行为反弹,下半年,市交通执法支队将继续把整治“黑车”工作作为日常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每月组织不少于2次的联合执法行动。下一步主要整治对象依然有5类,包括重点区域聚集的“黑车”、“营转非”大客车、“克隆”出租车、公开揽客信息“黑车”以及接入网约车平台参与非法营运的私家车。

  市交通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表示,私家车没有运营资质,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参与营运,对乘客危害及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破坏都极大。近阶段,国内其他城市相继发生多起乘客因搭乘“黑车”造成人身及财产安全受损的事件,值得引以为戒。

  该负责人提醒,具备营运资质的车辆,在车辆综合性能、使用条件、技术管理、从业人员资格等方面均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黑车”车辆和驾驶员均未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审核备案,出现事故或纠纷,追索赔偿难题多。

  他还提醒市民,不管通过何种方式、何种平台打车出行,都要选择具有营运资质的车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

   网约车新政还在酝酿中

  2015年10月,交通运输部对《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梳理后发现,在网约车是否应纳入政府管理体系,以及网约车的车辆性质、车辆标准、驾驶员条件及准入方式、价格管理、保险机制、非法营运的认定,都存在着很大争议。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今年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对如何监管网约车一直争议不断,许多发达国家对网约车持完全禁止的态度。目前在中国,平台企业推出的“专车”、“快车”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属于运输服务的范畴,应该对其进行规范。交通运输部在制订改革方案时,并没有对其“一禁了之”,而是要通过立法让其获得合法身份,并通过设计可以操作的、可以执行的具体政策,鼓励新业态规范发展。他表示,没有取得营运许可的人员和车辆对外提供客运服务,是不合法的。私家车要转化为网约车,需要通过一定程序转化为合规经营车辆。

  据业内人士估计,诞生至今仍未获得“出生证”的网约车行业,有望在近期迎来期盼已久的“新政”——《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石砚升表示:“对待网约车既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禁了之。一放了之,是管理不负责任的表现;一禁了之,是背离市场规律的表现。这两者皆不可取,唯一正确之道就是‘鼓励+规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标签:网约车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