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开展打击虚假信息诈骗 人大现场询问两个半小时

www.ijjnews.com   闽南网  2016-07-01 14:52
  

 “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当前都有哪些特点?”“短信虚假信息让人深恶痛绝,电信部门是怎么审核的?”“打击的信心有了,如何保证高效打击,请正面回答!”“案件破了,赃款追回了多少?”“请三家运营商回答一下,你们究竟是如何平衡利益和社会责任?”“收到疑似诈骗信息,公安部门会不会受理报案?”

如此尖锐的问题,昨日下午,在泉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上层出不穷。在这项开展防范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工作情况专题询问中,问的是泉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答的是泉州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整个问答,持续了两个半小时。

“虚假信息诈骗已成为社会公害,治安隐患,经济毒瘤。”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万里指出,这次专题询问是对此项工作的加温、助力、推动和增压,问得比较准确、相对尖锐,答得内容具体、针对性强,一问一答之间体现良好互动,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下一步,一府两院要增强责任意识,保持高压态势,强化沟通协调,加大宣传教育,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本次询问的问题,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要行动起来,落到实处,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跟踪督办,确保专题询问取得真正的实效。

此外,昨日会议还提出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及《泉州制造2025》实施情况的审议意见,提出了关于泉州市2015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报告与2015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表决并批准2015年市本级决算的决议,表决并批准《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2015年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的决议。

【打击】

3年多破案8174起,已建7个反诈骗中心

泉州市政府介绍,2013年以来至今,全市共破获虚假信息诈骗案件817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95名,其中刑拘2950名、逮捕1833名、移送起诉2160名,捣毁诈骗犯罪团伙493个。目前,全市已经建立市级和丰泽、晋江、石狮、南安、安溪、永春等7个反诈骗中心,建成通用数量全省最多,初步形成“以专对专、技术反制”的打击新模式。

泉州市检察院介绍,自2015年11月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至2016年6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审查批捕各类涉嫌此类案件共282件481人,提起公诉279件506人,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的案件进入批捕、起诉环节。

泉州市中级法院介绍,受理信息诈骗案件从严查处,主要体现在定罪时,“就重不就轻”,凡是一行为触犯多罪名的,依法均选择一重罪处罚;在量刑时,“就高不就低”,凡是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一律均予以从重处罚。其中,重点打击信息诈骗团伙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员、惯犯、职业犯,以及冒充国家机关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手段行骗的犯罪分子。

【难题】

电信网络运营管理不严是一个大问题

泉州市检察院则指出,在查办案件中发现,电信网络运营管理不严,主要是运营商对服务器、网络审核监管不力,使得诈骗团伙能通过使用软件拨打诈骗电话,利用来电显示转化器的“任意显”技术,将电话显示为“110”等特有号码。审核不严,导致犯罪分子能轻易向软件供应商、服务器供应商、线路对接商购买、租用各种通信设备和平台服务作为犯罪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大力解决。

判刑,无疑能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不过,在面对诈骗犯罪分子的时候,在审理当中,也发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泉州市中级法院介绍,一是组织者或召集者归案难,团伙作案特征明显,如果“头目”没有到案,直接导致主从认定、犯罪金额等难以认定;二是直接证据认定难,主要无证是手机、电话,这些都是间接证物,被害人一般无法直接辨认被告人,这会给量刑带来问题;三是电子证据取证难,尤其是有些案件时间跨度较长,电子证据调取不到或已被覆盖、篡改、销毁,如何处理存在一定争议;四是赃款追缴发还难,多数诈骗团伙是跨地区、跨省份、跨国境分开,导致赃款赃物的去向难以追查,追到的也很难找到被骗者,准确发还。

海都记者了解到,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最大特征,是打破了犯罪的时空界限,犯罪分子往往将诈骗电话窝点、网络诈骗平台、地下钱庄等藏匿在不同国家、地区,与受害人、同伙也没有直接接触,颠覆了传统犯罪的概念范畴。

标签:开展 打击 虚假 询问 半小时
稿源: 闽南网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