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深化改革看厦门 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在厦兴起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16-06-27 14:38
  

深化改革看厦门 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在厦兴起

华电(厦门)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车间

想知道“宜居厦门是怎么炼成的”?23日、24日,由20多家中央、省驻厦媒体以及市属媒体新闻工作者组成的采访团,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深入集美台商投资区、同安汀溪、海沧马銮湾片区、大屏山、成功大道、五缘湾等地,用笔头、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

此次大型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是厦门市深改办发起的“深化改革看厦门”第三阶段的采访活动。这阶段的采访主题就是“聚焦厦门生态文明建设亮点”。

从今日起,导报将开辟“深化改革看厦门——聚焦厦门生态文明建设亮点”专栏,持续聚焦厦门生态文明建设。

23日,在集美台商投资区,吕奋勇给采访团的每个记者都递上了名片。

名片上,除了写着“蓝保(厦门)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头衔之外,还有一些“绿色头衔”:“厦门市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厦门市环保协会副会长”……

循环经济?蓝保是这样做的:每年回收5.5万吨废水、废渣,然后,能变废为宝产出1万吨水处理产品,可以处理5亿吨的污水。

目前,在厦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循环经济朋友圈”,它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质量效益,推动经济向绿色发展。

一家企业的主动求变 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吕奋勇说,10多年前,蓝保扎根集美。“当时考察了很多地方,但是,最终我们相中了厦门。”他说,“因为,我们是环保型企业,而厦门的生态环境很好,这与企业的定位不谋而合。”

作为水处理产品生产企业,在2013年之前蓝保还是一家传统企业。吕奋勇说,生产水处理产品必须用铝矿等矿产资源作为生产材料,原本公司向矿山购买这些矿产资源。

但是,公司在生产水处理产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矿产品废渣无法处理。为了处理这些废渣,公司成立了水处理研发中心,克服了技术上的不足,可以顺利处理掉废渣。

在克服技术难题之后,蓝保走上了“循环经济”之路。吕奋勇说,厦门市及周边产业开发区内铝、铁制品企业众多,每年产出大量含铁、含铝、含酸的废液、废渣。

这些固体废弃物中约含有10%以上或更高的氧化铝成分,目前大部分均主要依靠废弃填埋方式处置,这样的处置方式既造成环境的污染、土地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

于是,公司开始向周边地区回收废液、废渣,并用公司的技术,在这些废液、废渣中提炼出水处理产品所需的原材料。

数据显示,目前,蓝保公司一年可回收5.5万吨含铁酸洗废液、含铝废料等,这些回收材料可产出1万吨水处理产品,可以处理5亿吨的污水,相当于厦门市一年排出的污水处理量。

吕奋勇说,走上循环经济之路,让蓝保的产值迅速增加。在转型之前,蓝保(厦门)每年产值2000万,现在,每年产值近一个亿,利润也大幅上涨。

一个城市的绿色发展 “循环经济朋友圈”在壮大

其实,在集美,在厦门,类似蓝保这样走“循环经济”路线的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绿色节能的发展之路。

23日,采访团还参观了位于集美台投区的华电厦门集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该项目目前正在抓紧建设,项目计划10月份建成,今年年底投产。

华电(厦门)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文健向采访团介绍,传统燃煤电站的能源利用率为40%,分布式能源站能提升至75%-80%,并且项目还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大幅降低烟尘、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有害气体排放,做到“增量不增污、低碳减排”。

除此之外,采访团还来到了位于台投区的华锂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能源公司,华锂的产品从集美走向了全国各地。该公司生产的国内第一台纯锂电太阳能游艇,大家并不陌生,筼筜湖上穿梭的游艇就出自这家公司,这艘游艇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低成本。

这些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只是集美台投区“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集美区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王志卫说,去年6月,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改造示范点”园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总投资37.31亿元,其中9个项目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9270万元。

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围绕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龙头产业,构建百亿循环经济产业链。计划到2018年,基本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低碳节能为特征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作为厦门循环经济协会的副会长,吕奋勇说,不仅在集美,在厦门“循环经济的朋友圈”都在壮大。去年,在厦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厦门循环经济协会成立,目前,已经有100多家企业加入这个“朋友圈”。(记者 吴林增文/图)

标签:深化改革 变废为宝 企业 废渣 能源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