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落幕 泉州对接项目数和总投资均全省第一
相关新闻
关注“6·18”泉州“智造”比肩世界
工作人员演示石墨烯材料的过滤效果
核心提示
昨天是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6·18”)展览的最后一天。几天来,充满高科技气息的展馆展示了企业迈向“智造”之路取得的可喜成绩。
而参加“6·18”的泉州企业与研究机构,带来了许多比肩世界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型太阳能电池、芯片井盖、石墨烯净水材料、建筑垃圾再处理技术……
“海归”团队创造太阳能发电新效率
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带来的“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采用高效单晶异质结电池板,相比市场上的多晶硅电池,他们做到了国内唯一。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庄焕峰介绍说,项目研发团队大都是“海归”博士,多人是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才。相比市面上普通太阳能电池18%到20%的光电转换效率,他们开发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在22%到24%。
“光电转换效率高,意味着如果用我们的产品做光伏电站,同样容量前提下,电站占地规模更小,使用材料更少,能更高效发电,更节约材料。”庄焕峰介绍,这次在“6·18”参展的太阳能电池,不仅是团队自主研发的,就连生产的主要设备,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智慧井盖有“芯”防坠落会预警
如果城市里的井盖有智慧“芯”,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由福建省物联网科学研究院独家研制的城市高智能数控井盖管理系统,在这次“6·18”首次亮相,让人们看到未来智慧城市的一种可能性。
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智能井盖模型。原来,在每一个井盖下,都藏着一块传感芯片,井盖一旦发生倾斜等异常情况,芯片就会发射信号到基站,基站则将信号传到施工维修人员的手机客户端上——在客户端的地图上,每个井盖都是一个有颜色的圆点,绿色是正常情况,红色是异常情况,紫色则是已有人处理的异常井盖。
这个井盖不仅有芯片,还有置于井盖与下水管道之间的缓冲台,不仅有防盗功能,还能防坠落、防管涌。“下雨天,缓冲台能防止地下水突然上涌,冲走井盖,而即使井盖真的丢了,在缓冲台的二次阻挡下,行人不至于发生坠落危险。”工作人员通过演示告诉记者,井盖的原材料为树脂,能承载10吨重量,不仅节约制作成本,还极大提高了安全性。
变废为宝建筑垃圾二次利用
位于“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馆”的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同样致力于用高科技推动城市发展。
企业拥有世界先进的建筑垃圾再处理技术,能生产出“海绵城市”高技术含量透水砖专用产品。该企业董事长傅炳煌介绍,此次“6·18”展出的机型,是泉工股份旗下德国策尼特公司原装进口机台,可直接将固体废弃物如建筑垃圾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利用。
该企业还将最新开发的“云平台系统”带到了“6·18”。这个平台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企业与客户共成长”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远程监控、远程维护等功能,还可通过系统收集客户使用机器的各种参数、数据,能将客户的创意及时传送至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为客户量身定制机型。
“新材料之王”变身净水功能集大成者
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石墨烯,是材料领域的革命化产品,是催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性材料,已经纳入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重大专项。而这种“高大上”的新材料,被泉州人带上了“6·18”。
泉州市福达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经理丁功成介绍,他们的石墨烯原材料来自煤,价格比市面上其他石墨烯低。“现在的净水设备,主要是用于吸附有机物的活性炭和吸附无机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树脂,我们用石墨烯做的净水设备,同时具备这两种功能的过滤材料。”
丁功成现场演示了石墨烯净水材料的过滤效果:他在滤纸上装了一些净水材料,然后慢慢倒入加了硫酸铜变蓝的水,经过过滤,最终通过滤纸的水,变得透明。“经过实验室测试,材料对重金属负离子的吸附达到96%。”
产学研牵手4项目“落地”
本报讯(记者陈淑华实习生张严槟)作为中国·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系列活动之一,昨日,泉州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讨暨技术对接会在惠安举行。
该活动由福州大学、市发改委、惠安县政府主办,既有石化园区的石化项目推介、高校的技术和人才推介,还有企业与科研院校“一对一”的技术需求洽谈和成果对接。当天,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分别与泉惠石化工业区和相关企业就4个石化项目的技术服务内容进行签约,还有一些产业技术联盟、科研院校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记者 蔡紫旻 朱娟娟 文/图)
- 智慧医疗科技成果对接会举行 90余项成果入闽寻“婆家”2016/06/20
- 福建PPP民企对接会发布76个合作项目 总投资971亿2016/06/20
- 福建省第六届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举行 晋江对接15个产业项目 总投资303亿2016/06/19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