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13435名考生今日参加考试

www.ijjnews.com   海峡导报  2016-06-07 12:04
  

考生们加油!厦门市13435名考生今日参加考试

▲昨日,厦门一考点打出横幅为高考学子打气

今天,厦门市13435名高考生将“如约”走进高考考场,为三年的“奋战”做最后一搏。据悉,福建省17.5万名考生将奔赴全省6000多个考场参加高考。

今年高考,厦门市设有19个考点,共474个考场。其中,最大的考点为厦门一中。今天9:00,高考第一科正式开考,请在19个考点附近的家庭或企业尽量不要大声喧哗,给考生们一个安静的应试环境。

今明两天,各考点周围100米范围内将按居住、文教区Ⅰ类噪声、振动排放标准执行,严控噪声。明天14:45-15:30听力考试时间,各考点周围100米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产生噪音、振动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限噪期间,执法部门将对违反上述规定造成噪声扰民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最高处罚金额为1万元。导报记者梁静/文梁张磊/图

一中双十考点或开空调

据了解,这两天高考,如果天气太闷热,厦门一中、双十中学都将为考生打开空调。而厦门外国语学校考点在往年就已启用了空调。双十中学介绍,最近天气比较潮湿闷热,开启空调降温,希望能让考生感到舒适。根据规定,考点使用空调时门窗将打开,温度将维持在25℃。

另外,今年高考还有两大变化:增加一名监考,达到三名,并规定由女监考老师负责用金属探测仪“搜身”;启用和分发答题卡的时间往后推迟15分钟,也就是到了考前15分钟才启封、分发答题卡,以前是考前半小时,据说这一调整是为了试题的保密性。

考完别急着对答案

高考第一天,考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综合了“过来人”的经验,导报记者希望借此提醒考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具有一定区分度,因此有答不出的题目很正常。考过一科就该忘记一科,切勿因一味责怪自己而影响下一科的发挥。

此外,参考答案将在各科考试结束后,统一由各地招考办下发。今天考试结束,考生切莫通过各种渠道寻求“答案”进行估分,以免影响明天考试的心态。

带橡皮擦要去封套

按照考场规定,考生的禁带物品中除了无线通讯工具和手表、计算机、电子存储设备、涂改液、修正带外,还有软包装饮料、易拉罐饮料和有颜色的饮料。而之所以禁带有色饮料,据说是因为万一有色饮料不小心倾洒,会污损卷面留下痕迹,有做记号的嫌疑。

也就是说,在饮用水方面,考生基本上只能携带撕掉外包装的矿泉水。而且矿泉水必须放在椅子上或地板上,防止溅湿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

另外,考生若要带橡皮擦,还要记得把橡皮擦的封套撕掉。

相关新闻

无线电监测车全副武装实时捕捉作弊信号

今年高考,厦门各个考点附近的可疑信号注定都将无处遁逃!厦门除了在考场内安装无线信号屏蔽仪,今明两天,厦门市无线电管理局还将出动6部无线电移动监测车、10路机动小组,外加5个远程遥控固定监测站和35个小型遥控监测站。

6部无线电移动监测车随机扫描

今明两天,市无线电管理局将出动6部无线电移动监测车和1部执法车,并配备便携式频谱分析仪,不定时巡视全市各大考点。据市无线电管理局介绍,考场内的无线信号屏蔽仪只能屏蔽手机信号,对手机之外的其他频段的信号没办法。因此,场外的监测力量还是监测作弊信号的“主力”。

具体操作中,因为无线电移动监测车只能测出大概方向,具体的发射楼层以及接收考场却无法判断,还得依靠便携式分析仪。

今年,市无线电管理局还将派出10个机动小组,随机对全市各个考点进行不定时信号扫描。一旦发现问题,工作人员将把移动监测力量、执法力量往发现问题的地点集中,从而确保能在最短时间进行有效处置。

40个监测站实时捕捉作弊信号

除了移动监测车、便携式监测设备和信号压制设备,今年针对高考信号的检测还将配合区域控制中心、5个远程遥控固定监测站(邮电广通大厦站、鸿山站、虎仔山站、环岛干道站和杏林站)、35个小型遥控监测站,全面铺开,实时捕捉作弊信号!

据悉,这35个小型遥控监测站,有半数分布在主要考点周围,将对移动监测车的巡查监测进行有效的补充。当移动监测车远离考点时,就由考点周围的小型监测站接替监测任务。

而早在高考前一段时间,监测人员就已对全市6个考区19个考点附近的电磁环境信号进行了摸查,高考期间,监测人员只要将现场监测的频谱图与前期监测的频谱图进行对比,就能有效缩短信号分析时间,迅速对可疑信号作出判断。

标签:考生 厦门市 考点 高考 无线电
稿源: 海峡导报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