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警方开展打击“盗抢骗”行动 一个月破获刑事案件1700多起
同安分局刑侦大队成功破获特大跨境诈骗案。
▲刑侦专业研判室与专案组商讨案情。
▲退赃大会现场。
今年4月,公安部在全国部署了为期三年的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此次行动的打击范围是盗窃、抢夺、诈骗和销赃4类多发性侵财犯罪活动,打击重点是跨区域系列团伙犯罪、地域性职业犯罪群体、销赃犯罪、街面犯罪和惯犯累犯。全国公安机关要做到“案不漏人,人不漏罪”。我市警方按照上级部署,快速行动,在打击的基础上又自行增加了符合厦门特色的稳控警情任务,“以打促防”,提升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自今日起,本版开设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专栏,为您报道打击侵财类专项行动的破案经过和民警风采。
据我市警方统计,盗抢骗案件占所有刑事警情的80%以上,也是影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了全面打击犯罪,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市公安局积极响应公安部、省公安厅部署的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专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力攻坚。专项行动开展仅一个月,我市警方就破获刑事案件1700多起,使全市刑事报警数同比下降19.5%,取得了“以打促防”的初步成果。
18个单位集结7项举措落地
自公安部、省公安厅部署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市公安局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刑侦、治安、禁毒、网安、法制等18个专项行动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并提出了7大项工作举措。
此次专项行动形成“全警总动员”的气势,从机关到基层全部行动起来。在打击犯罪方面坚持“双向侦查、全线打击”,即从案件和窝点相互拓展,全链条打击。市公安局还主动加码,计划通过打击犯罪提升治安防范能力。在防范方面,各部门科学配置巡防警力,积极运用视频监控开展“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有效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视频巡逻覆盖率。针对部分社区防范薄弱,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车、盗窃车内财物等案件高发的问题,发动全市派出所深入辖区,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无缝隙”联动,织成覆盖全市的治安大网。
数据全国联网专攻职业犯罪
流窜犯罪一直是公安机关的打击重点,这类案件一般是地域性团伙犯罪,打击难、审讯难,犯罪嫌疑人往往避重就轻,不从实交代,会影响量刑结果。此次专项行动,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开放职业犯罪群体数据库,打破了各省市公安机关的侦查壁垒,实现全国共享,全警共享。“以前跨省市案件几乎是个案,现在是破获一整串的本市及外地案件,实现整体诉讼。”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吴俊说,实行联查联控以来,我市警方打团伙破串案的数量明显增多。今年1月至4月,全市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近50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00多人,打掉犯罪团伙191个,追回群众损失1280万余元。
今年1月以来,集美辖区高层住宅小区接连发生多起攀爬入室盗窃案件,警方从犯罪嫌疑人娴熟的作案手法,分析是一名职业盗窃,且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集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利用刑侦系统查询,并与外地警情做比对,果然发现了一名四川籍犯罪嫌疑人海某。4月8日,集美警方在灌口将其抓获,破获今年1月以来发生在我市集美、湖里、翔安及漳州等地系列入室盗窃案件22起。
搭建专业平台提升破案效能
在警方的侦查范围中,除了日常报警的“显性警情”外,还有一些虽然没报警,但已经“暗流涌动”的隐形警情。为了将这些隐形警情扼杀在萌芽中,今年4月,市公安局成立刑侦专业研判室,从各直属大队抽调10名精干警力,专门进行精确化研判。这支队伍专门破获地域性、跨区域犯罪的大案。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不是从每日警情出发,而是对类案研判,进行内查外调。也就是说,他们紧盯地域性犯罪团伙动向,从犯罪嫌疑人摸清整个团伙情况。他们与办案单位紧密配合,将研判出的线索快速流传,精确掌握犯罪团伙人员构成,深挖犯罪,使警方的打击效能从个案、现案再到盗销一条龙及“黑产业链”全链条打击。
4月中旬,刑侦支队五大队根据经验判断,“五一”期间扒窃警情可能会出现攀升,刑侦专业研判室紧盯地域性扒手开展分析,果然发现一伙贵州松桃籍扒窃团伙在厦门活动,再经过侦查研判扒窃团伙的活动轨迹和作案特点,为抓捕组提供决策。根据刑侦专业研判室提供的研判信息,4月30日,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公共交通公安分局、集美公安分局及湖里公安分局组成的专案组,冲击了集美内林社区5处扒窃窝点,抓获22名职业扒手,有力保障了“五一”期间我市社会治安稳定。这起案件也是我市打掉的最大的地域性职业犯罪团伙。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