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泉州-电话骚扰越来越“精准” 提醒:个人信息已泄露

www.ijjnews.com   泉州网-东南早报  2016-05-10 11:01
  

­警方提醒:针对性很强的骚扰电话,说明市民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

­刚买了房,装修的电话就来了;刚买了车,保险的电话来了。天天都有电话上门服务:您有资金需要吗,我们可以提供高额度的贷款……

­这些骚扰电话,让人不堪其扰,有的针对性还越来越强,让人很容易陷入诈骗陷阱。

现象骚扰电话嚣张回复:“你报警啊”

­连着几天被各种骚扰电话“轰炸”后,市民张先生搬出了撒手锏:“你们再打电话,我就报警了!”对方回答得理直气壮,令人哑口无言:“报警?你报吧!”

­“不分时间段,大中午电话打进来,深夜也随便打。”张先生说,因为工作关系,自己的电话都是24小时开机的,有电话也都是第一时间接听。这些推销业务的电话,变化着号码打进来,他不接又担心会错过工作上的事情,实在不堪其扰。

­张先生提供的一张通话记录截屏中,几个“0595-8636****”的号码,在不同的时间段拨打了张先生的电话,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个电话,有的号码还会重复拨打。记者随后一一回拨了这些号码,对方要么声称是房产中介,要么是要抵押贷款的,全是业务推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市民都曾有过类似的遭遇。除了此类广告推销,还有不少更为精准的“服务电话”:刚到售楼中心看了房子,马上有装修公司的电话追过来推荐业务;车辆的保险期限要到了,时常能接到不同保险公司的电话;被推荐参加一些活动评比,一堆刷票机构的电话就跟着来了;报名参加考试,各种培训机构立即来电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方案。

­就在这两天,微博上还有一件因为个人信息泄露,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一位网名“@我就叫张馨予”的空姐,在其微博声称,5月4日下午接到一连串骚扰电话后,就没有再理会,对方一直打到她的手机关机。再开机时,电话号码已经成了空号,而银行卡上15万元被取走了。其称,经过查询,原来是打骚扰电话的人,趁着她电话关机的时候复制了电话卡后,又用手机银行把银行卡的钱转走。

­尴尬“骚扰”电话没有明确定义

­记者注意到,被市民集中反映的“8636”号段,属于中国铁通运营。当记者向中国铁通客服号码10050反映该情况时,接线人员称,他们无法判断客户是否骚扰,管不了,可以报警处理。

­泉州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通信管理部门没有权利进行事先检查和监控,同时,“骚扰电话”的性质界定和认定缺乏标准,这也给治理骚扰电话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每位公民都有通信自由的权利,在没有涉及犯罪的前提下,通信部门不能采取监听、关停等措施,一旦涉及虚假诈骗或垃圾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通信管理部门就会立即配合公安机关,对这些号码进行关停。

­“最核心的问题,什么样的情况可界定为‘骚扰电话’,目前都没有明确的定义。”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市民时常遇到的此类广告推销电话,大多是一些外呼营销电话。他建议,市民在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同时,可以安装必要的手机软解软件,屏蔽此类骚扰电话,通信部门也将进一步推动电话用户实名制工作。

­难题 警方执法缺乏相关依据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还没有碰到实际案例,将‘骚扰电话’界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案例。”泉州市公安局法制支队负责人说,自己也是此类广告推销电话的骚扰对象之一,但是执法“确实存在缺乏依据”。

­这位负责人介绍,这个问题早早已经在执法过程中引起注意。2005年修订的《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该条文包括公安部对该法律条文的释义,是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法律依据,但是,所特定的骚扰还是“信息”,同时,要构成违法要件,还有多个客体条件,包括诸如“数量”等,在接到针对骚扰电话的报警时,处罚上确实是个难题。

­他说,公安机关本身没有认定是否为骚扰电话的职责与资质,在进行类似鉴定时,照样要委托相应的机构。通信主管部门掌握着行业的大数据,是否可以依据行业的规范,对于群众举报较多的号码,或者通过后台监控,对于诸如一天24小时不间断拨打、大量的响一声电话拨打等,采取限制性措施?他认为,治理骚扰电话,通信部门的行业监督与管理不可缺少,必要时应加大处罚力度。

­分析个人信息泄露 骚扰越发“精准”

­“我今天中午刚好加班,已经接了两个这样的电话。每个有手机的人,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骚扰’,很生气,可是又没办法。”一位长期处理虚假信息诈骗的民警说。他认为,不排除一些广告推销的电话,是属于无序拨打,但是越来越多的“精准骚扰”,却不得不更引起重视,如果接到针对性很强的骚扰电话,说明市民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了。

­这位民警介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方式,实际上,每个人在互联网上留下的信息,都可能被外泄,甚至被买卖。在办案过程中,有犯罪嫌疑人利用软件,破解网民的个人信息,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学历、家庭住址、网购记录等,涵盖范围非常广泛,都可以被拿来卖钱,最后被用于广告营销甚至虚假信息诈骗。

­据统计,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以及地理位置等。在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上,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而行业缺乏自律和监管,也是市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一大源头。一位民警在谈及个人信息泄露渠道时认为,不排除一些掌握客户个人信息的人员,“内外勾结”将客户信息对外出售的情况。据介绍,几年前,泉州警方曾办理过一起信息泄露案件。在某通讯运营单位上班的一名工作人员,将一批用户的电话号码等信息,提供给一社会青年。这其中,不少用户还是一些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该男子甚至将诈骗电话打到一名公安局领导的家中诈骗,继而事发落网。提供电话号码的工作人员也同样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这位民警介绍,必须明确的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而造成公民信息泄露的相关部门,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严重的,也是一种犯罪。

­●链接

­个人信息泄露全国一年损失805亿元

­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统计,仅2015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为805亿元,人均约124元。

(记者 林加华)

标签:精准 个人信息 泄露 骚扰电话 通信
稿源: 泉州网-东南早报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