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 新闻中心>>海峡新闻 >> 闽南要闻>>正文

晋江女大学生历时一年多 创作泉州版《清明上河图》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6-04-05 09:38
  

  历经一年多创作,陈若凌(左一)终于完成《泉州中山路风情长卷》

  在9张宣纸上作画、以上千张照片为素材、历经1年多进行创作……近期,一幅长达13米的《泉州中山路风情长卷》在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展览厅展出,吸引众多师生观赏。据了解,该幅画由泉州师范学院2012级美术专业学生陈若凌创作。日前,记者采访了她,了解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迷上市井风情想用画笔记录

  记者见到,这幅长卷展现了泉州市区中山路泮宫口到钟楼路段的繁华街景,画中红砖古厝、路边绿树、路上行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钟楼路段,东西向红灯亮了,斑马线前小车、公交车停成一排排,过马路的行人有的走路,有的骑电动车,有的骑三轮车,路口附近还有两个环卫工在打扫。钟楼两旁的红砖厝古色古香,骑楼天花板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一派热闹喜气的景象。

  陈若凌是晋江安海人,中学时就很喜欢闽南文化,课余时间喜欢到处拍一些红砖古厝。“站在这些古老建筑前,常常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它们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岁月。”她说,读大学后,她经常和同学去中山路逛街。穿行在古老的骑楼中,望着人群和车辆,古今交叉、中西合璧、多元文化融合的感受更加深刻,她越发觉得中山路正是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于是,她萌生了把这种市井风情凝固成图卷的想法。

  在导师黄坚的指导下,她计划用长卷的方式来反映中山路风貌。她介绍,长卷是中国画的一种创作形式,如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是著名的长卷作品,反映了汴京的繁荣景象。她很喜欢这种传统的长卷绘画形式,欣赏者可以一边打开看,一边把看完的部分收起,移步换景,尽由自己。

  画作展现了中山路的繁华街景

  数次实地走访街拍素材创作

  有了这个想法后,陈若凌去图书馆查阅了中山路的历史资料,发现中山路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还跻身“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这更激起了她的兴趣。去年,她把《泉州中山路风情长卷》作为自己的毕业创作选题。

  她先后多次去中山路寻找素材,次数多得自己都数不清了。她用相机拍下泮宫口到钟楼路段的街景,单单建筑就拍了388张,而后又去拍人物。“有段时间我都在那里到处‘偷拍’,选定一个地方,站着按快门,然后把走过的人拍下来。”她笑着说。

  回到学校后,她借助PS软件,将上千张照片拉伸拼接成长卷图,但拼接后图片太长且重复的画面很多。于是她进行了再创作,筛选出一些特别有味道的建筑进行组合。在草图的绘制中,她先后尝试了多种画法和材料,都不太满意。最后在黄坚老师的指导下,她确定了用钢笔和宣纸来勾勒,再用国画颜料上色。

[1]  [2]  下一页  尾页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本文]
标签:清明上河图|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