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厦门-风靡校园足球 过去教练追着跑现在家长抢着来

www.ijjnews.com   海西晨报  2016-04-01 10:00
  

最近,每天下午四点左右,位于东浦路的人民小学运动场上,都有20名左右的学生在进行足球“厮杀”,这是班与班之间的较量。而这只是这一年来厦门足球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包括双十在内的七所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还有今年中考体育增加足球选考项,足球课、足球比赛等在厦门的校园中遍地开花。

不过,足球运动在厦门校园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譬如与本土职业球队的对接困难、校园足球师资队伍紧缺等严峻考验。

足改这一年,厦门校园足球有哪些变化?足球发展还有什么难题?听听学校、老师、学生怎么说,家长又是怎么看待校园足球的?

变化

校园足球比赛

成为常态

这段时间,每天下午四点左右,位于东浦路的人民小学运动场上,都有20名左右的学生在进行足球“厮杀”,这是班与班之间的较量。每年的3月到5月,人民小学都会举行班级足球赛,四年级以上的每个班级都有男女队。

足球赛,在这所足球和书包同样重要的足球传统校,已不单单是几名学生或是校队、教练的事,而是整个班级、整所学校的事。人民小学王卫华书记说,“做好人,踢好球,读好书”这句话不仅在人民小学为大家所熟知,而且已被推广到厦门之外的学校。

尤其是这一年来,厦门对校园足球的扶持政策,也使家长更加放手让孩子踢足球了。“以前是我们求家长让孩子来踢球,现在是家长求着想让孩子进校队。”人民小学足球教师张悦虹这么形容让他欣喜的变化。

他说,尤其是去年包括双十在内的七所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还有今年中考体育增加足球选考项,都有力地改变了家长对孩子踢足球的看法。

据介绍,今年或许是因为足球首次加入体育中考行列,所以考核标准相对排球等其他体育项目来说,设定得更低一些,“很多学生都选择考足球,最近练足球的明显多了很多。”

此外,足球特长成为进名校的一种方式,让不少家长对踢足球的观念有所改观,至少不再一口拒绝。“听说今年还会有更多学校招收足球特长生,其中不乏对家长来说吸引力很大的学校。”张悦虹对于这种略带功利性质的家长喜好并不排斥,“不可否认,这对于推动普及足球运动,是有正面影响的。当然,只要我们严把关,不降低足球水平就好。”

瓶颈

职业化和师资是两大制约

今年2月18日,“足球梦鼓浪情”市人民小学—日光幼儿园共建足球课程启动,正式拉开了厦门市校园足球走进幼儿园的新篇章。从本学期开始,人民小学的足球老师将前往日光幼儿园和东浦幼儿园,每周在大班上一节足球课,再逐步过渡到中班和小班全面开展。

足球课程的推进,让厦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如火如荼。厦门二中足球队去年杀进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夺得亚军,更是被誉为具有突破性的历史好成绩。

但是,作为足球专业人士,厦门二中足球队教练吴昆盛和人民小学的张悦虹都清醒地看到厦门足球的发展面临着瓶颈。

“这次能够最终杀入决赛并夺得亚军,这个成绩可能未来10年内都很难打破。”吴昆盛在大多数人为厦门二中冒尖夺得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亚军兴奋不已时这么说。

确实,厦门二中所取得的这一成绩,不仅是厦门的骄傲,更算得上是福建足坛的一次突破。据悉,厦门二中此前在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的历史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七。除此之外,2013年厦门二中代表福建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足球项目的比赛,也是历史性地打入了最后的12强总决赛。

吴昆盛说,二中的梯队建设很完善,从初一到高三都有足球班,源源不断都会有人才输送。不过,与全国最优秀球队的差距,就是在与本土职业球队的对接层面,如果厦门能有支职业球队的话,相信对他们的成长会更有助益。当然,厦门二中也为恒大和绿城输送过两名队员,可这只是极为少数的。

没有本土职业球队,势必会造成足球人才的流失。在人民小学教了15年足球的张悦虹对此深有体会。“没有职业球队,出不了顶尖运动员,足球永远在做普及,是没有用的。”张悦虹说,踢足球的学生,在厦门只有两个出路,要么去加入外省的职业队,要么上大学。

他说:“基本都是走第二条路,也不是没人选择去外省职业队,比如以前有一个孩子去了山东,可待了二年,就跑回来了。去年杭州职业队来厦门招人,最终也只有梧村小学一个孩子,家长同意让他去了。”

另外,除了出路问题,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师资。厦门要普及足球,专业的足球教师却很稀缺。张悦虹说,目前全市学校里的足球专业老师并不多,尤其小学更是寥寥无几,很多学校只能通过外聘足球教练来弥补,但外聘老师待遇低,稳定性不高。

“就以人民小学来说,该校是全省小学拥有足球教练最多的,共6名,可只有1名老师是编制内老师。”张悦虹认为,厦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比如足球老师单列招聘,壮大校园足球的师资队伍,提高校园足球教师的专业水平。

标签:
稿源: 海西晨报  编辑: 吴择吴择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