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晋江设立泉州首个反诈骗中心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3-17 08:48
  

  “警银通”联手快速止付 涉案账户列入“灰名单”管控

  晋江新闻网3月17日讯 昨日,晋江市反诈骗中心在晋江市公安局揭牌启动,实现警方、银行和通信“警银通”一体化协作,第一时间同步快速打击通讯网络虚假信息诈骗。

  据晋江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泉州设立的首个反诈骗中心,今后将派驻专门人员专司诈骗案件打击、防范和协调工作,紧盯晋江全市诈骗犯罪的“资金流” “信息流”,建立查询止付、合成作战、宣传防范、后勤保障四个职能小组,公安、通信、银行等部门携手,齐抓共管,坚决堵塞监管漏洞,最大限度挤压电信诈骗违法犯罪空间。

  当日,晋江市公安局同晋江8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意向书,建立了联络员工作制度,确定反诈骗专门联络人员,实现点对点对接。

  根据协议,公安机关与各家银行建立快速查询冻结通道,在侦破虚假信息诈骗案件中,可及时启动相关流程,第一时间快速查询、冻结涉案账户资金。只要报案及时,市民被骗的钱便能尽可能在银行冻结。同时,还将建立涉案账户管控“灰名单”机制,公安机关根据侦查工作需要,定期向银行通报虚假信息诈骗涉案账户有关信息,银行将其列入账户“灰名单”,市民办理有关“灰名单”的汇款等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及时规劝,防止市民被骗,并将探索建立被骗资金原路返还被害人机制和“异常账户预警”机制,力求突破反诈骗工作瓶颈。

  此外,银行、通信等部门还将会同公安机关建立资金流、信息流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倒逼企业相关人员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今年以来,晋江市共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67名,侦破诈骗案件74起,诈骗案件破案率比升6.7个百分点。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涉及公安、金融、通信、宣传、综治等多个部门,此前主要由公安机关负责侦办,缺乏强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构,部门各自为战,协作不够密切,特别是公民信息、银行卡、网络、通信号码等源头监管不到位,容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记者_朱艳 通讯员_陈耀宗 庄凌龙 陈钟寅)

  相关链接

  近期出现的新型诈骗

  昨日,晋江市反诈骗中心的民警,向记者介绍了近期出现的一些新型网络诈骗,主要有“冒充淘宝客户”“兑换积分”“代网店刷信誉”等,提醒市民遇到类似情况或疑问,请拨打110或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8进行咨询,避免上当受骗。

  1.冒充淘宝客服

  案例:某天中午,小陈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淘宝网店工作人员,称小陈有一笔消费未发货成功要退款。后来对方发来一个网站,小陈登录网站输入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及支付密码后发现卡内现金被转走。

  警方提示:1.网购交易时,银行网站控件、U盾、支付宝不会因为系统升级导致支付失败;2.接到此类电话,不要轻信,可拨打官网客服电话查证;3.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2.兑换积分

  案例:某天姚先生收到一条短信,说其建设银行的积分可以换现金,其就登录短信上的网址链接,并且在网站上输入银行卡号及银行短信验证码,之后发现银行卡被支付了3989元现金。

  警方提示: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时,需谨慎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要随意点击手机信息中的网址链接,对非官方手机软件要谨慎下载使用,不要轻易将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发送给别人或者填入网站。

  3.代刷网店信誉

  案例:许某在电脑上用QQ聊天联系一个自称招聘网上兼职的网友。对方说其可以通过刷网店销量赚取佣金费,接着对方发了一个网址给其购买虚拟产品,并承诺会返还其佣金。其在对方网店上做了三个任务,并通过支付宝给对方付款。之后对方并没有退还其本金及佣金。对方还以各种理由叫其继续刷单,到这时许某才发现被骗,总共被骗走2200元现金。

  警方提示:现实中确实有兼职为网店刷信誉的现象,但诈骗分子却利用名目骗取钱财,风险性极高,年轻人要注意甄别,不要被一时的小利益损失大钱财。

  (记者_朱艳 黄伟强 通讯员_苏炳坤 叶燕媚)

标签:反诈骗|公安局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