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郎去年纯利6.25亿元 上升12.7%
晋江新闻网3月10日讯 昨日,中国利郎(股权代码:01234)公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在过去的一年中,利郎稳步发展,收入和利润均取得双位数的增长,多项经营指标表现持续优于同行。数据显示,2015年利郎营业额为26.89亿元,比增10.5%;净利润6.25亿元,比增12.7%,这也显示了实施“提质不提价”战略让利郎的产品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
利郎董事局主席兼执行董事王冬星表示,自2013年开始实行的“提质不提价”策略已经取得初步成绩,原创产品比例持续提升,到2015年已经接近60%。“这也说明利郎的产品更受消费者认可,正朝着在终端赢取市场的重要目标稳步推进。”王冬星表示。
对于未来发展战略,王冬星表示利郎将延续过去几年的发展方向,继续贯彻“提质不提价”策略。而在长远发展方面,利郎将朝着多品牌策略发展,积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性价比,进一步巩固利郎在男装行业的领导地位,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增长。
“我们有信心集团能持续实现优于同业的业绩,争取在行业整合期间获得更大的市场。”王冬星说。
新闻延伸
“提质不提价”策略支撑利郎逆势领跑
在行业整体遭遇转型压力的2015年,利郎却能交出一份让业界眼前一亮的成绩单。这种成绩的取得与利郎在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所作出的突破性创新密不可分。
产品:原创比例创新高
试水女装成效佳
在昨日公布的年报中,利郎方面多次提及“提质不提价”策略。正是在这一策略的引导下,利郎去年继续加强设计团队,提高产品原创性和个性化,2015年的产品原创比例接近60%。
在设计上,利郎主品牌LILANZ坚持国际与本土研发团队携手合作,品牌形象更趋国际化,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明显提高。产品整体设计概念在不失时尚和简约的风格之余,面料的应用更大胆,为顾客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同时,随着2014年配件设计师加入国家研发团队,利郎的配件产品组合更加丰富,鞋类的产品明显增加。利郎方面表示,此举有助于促进配件的销售和提升配件的毛利率。
值得一提的是,利郎在2015年冬季试点推出小量女装产品,在主品牌LILANZ的大店销售。这种做法得到了市场认可。为此,利郎计划从2016年秋季开始每季度推出一小系列女装产品,在增加大店销售效益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测试新的市场。
副品牌L2方面则在2014年底更换总设计师,目前的总设计师由主品牌LILANZ的国际研发团队担任,并从2016年春夏季产品开始全权负责该品牌的设计。利郎方面预测产品的设计改革效果会逐步体现。
营销:携手“不朽的梵高”
跨界联合引关注
营销方面,利郎在去年也做了不少全新的尝试,其中尤以2015年第二季度携手“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最让业界关注。
去年,利郎赞助了在上海举行的“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并成为其中国巡展的唯一服装类合作伙伴。在当年的6月份,利郎在巡展会场内举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时尚艺术大秀,并展示了“向艺术家致敬”特别服装系列,无论在图案、版型、色彩、材质等诸多细节都融合了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副品牌L2更是推出了“不朽的梵高”系列产品,产品在巡展会场及L2门店销售后,得到消费者的欢迎。
除了携手“不朽的梵高”外,利郎去年为了增加宣传效果,还在世界杯预赛球场投放广告。同时,还在全国十多个机场摆放广告牌,并在多个知名杂志和报纸上以软性广告做宣传。
渠道:强化传统零售渠道
下半年推出新服务
在渠道建设上,利郎持续采用分销模式,通过分销商及其二级分销商运营的零售店将集团产品售予终端消费者。为了更好地强化终端管理,利郎在过去一年继续为一级分销商的管理团队提供涵盖直营和渠道开发、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截至2015年12月31日,LILANZ共有2660家零售店,其中2186家为街边店和购物商场店(即独立店铺),剩下474家店为设立在百货商场的店中店。L2则有325家终端店面。
除了传统的实体零售终端外,过去的一年利郎还积极探讨透过新平台促进销售的方法,并为2016年的发展策略展开部署。除了继续以天猫作为主要网上销售渠道外,利郎方面也正在研究完善微信平台,提供客户选购产品并直送门店供试身的服务,从而增加实体店的客户人流并提升店铺效益,而无需店铺承担额外的存货订单。利郎方面预计,这项新的业务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利郎方面表示,将继续通过网上销售平台出手旗下LILANZ及L2品牌的产品,除了非当季产品外,网上销售平台的产品和价格将与实体零售店保持一致。
(记者_王志前)
- 浔兴股份 去年营收10.42亿元2016/03/07
- 2015年安踏营收111.26亿元 成为中国首家进入百亿俱乐部的运动品企业2016/02/24
- 多品牌精准定位 安踏2015营收成功突破百亿2016/02/23
- 七匹狼去年营收24.6亿元2016/02/19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