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救生十多年 癌症晚期的他再也不能下海了
群众送锦旗给义务救生队(右4为吴业塞)
救生衣挂在床前他想回到海边救人
吴业塞是围头村人,生来就和大海血脉相连。无奈命运多舛,早年父母便相继离世,如今,72岁的他仍未成婚,无儿无女。
在他的一生中,最难割舍的,就是围头那片美丽的沙滩。因为那是他守护了十多年的海滩,也是在那片海滩,他救起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日前,在围头村一简易搭盖的铁皮屋里,记者见到了沉睡中的吴业塞。就在十几天前,医院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原本住在村里安居屋的他,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搬回了“老宅”。
“因为食道癌,他已经好几天吃不了东西了。”救生队副队长张顽义说,吴业塞还能坚持多久,谁也不知道。
在吴业塞床头的一角,是供他呼吸的氧气罐。紧挨着的墙上,依次挂着吴业塞以前总不离身的救生衣、志愿者马甲和海上救生队队服,以及两张破旧的志愿者证件。
前来照顾吴业塞的妹妹吴秀美说,这些都是哥哥要求挂着的,“他最舍不得这些,现在下不来床,就想随时睁眼都能看到。”
去年5月,吴业塞被诊断出食道癌中期。得病后,治病买药的钱,大多是村两委、亲戚、乡亲及社会爱心人士帮忙凑集的。虽然经过了手术,但不幸的是,如今癌细胞已扩散,到了癌症晚期。
在采访中,吴业塞醒了过来,听说是记者来看他,他缓缓举起双手作揖问好,几度张嘴却说不出话。挣扎中,泪水从眼角不断滚落,他艰难地吐出“五一”“海边”几个字。一旁的吴秀美解释说,哥哥是惦记着五一黄金周快到了,担心海边游客的安全。
自从吴业塞病重后,每次救生队队员们来看他,他总忍不住痛哭。“我们知道,他特别想回到我们中间。”张顽义说。
义务救生十多年
对溺亡者倍显温情
在围头海上义务救生队,吴业塞是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在救生队成立前,他就已经在围头海边义务救生了好几年。
那时候,孤身一人的吴业塞,在围头海边搭了一个小木屋居住,以帮人租游泳圈为生。遇到游泳遇险的人,热心肠的他总是义务前去救援。
2008年,围头海上义务救生队成立,吴业塞从此成了一名志愿者。“每天他都会在海边巡视,拿着喇叭、吹着哨子,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虽然年纪大,但他特别热心,身手也好,这些年来已记不清救了多少人。”张顽义说。去年得病后,吴业塞还是舍不得离开那片海滩,病情一有好转,他就又回到“岗位”上。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吴业塞不仅对溺水者热心,对溺亡者也倍显温情。
救生队队员谢珊珊告诉记者,在闽南,多数人对溺亡者都是比较忌讳的。如果要请专人打捞死者,多数还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但这些年来,遇到海边溺亡者,吴业塞不仅不忌讳,还会义务为死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去年8月,食道癌中期的吴业塞刚从医院回家休养不久。一天,凌晨4点,一名女子酒后跳海轻生,得到消息的吴业塞和队员们赶到海边,将女子救起。但因肺部吸水过多,该女子还是没能活过来。心情沉重的吴业塞默默回到村里,买了金纸、蜡烛等物,又找了片草席,才回到海边。接着,他按闽南风俗送了死者最后一程。不久,殡仪馆的车来了,他也并不忌讳地帮忙抬担架,将死者抬进车内。
谢珊珊说,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吴业塞总是第一个上前。很多时候,家属想拿点钱给他表示感谢,他也从不收,“他常说自己是志愿者,不能收钱。”
后记
100、500、1000……在吴业塞老人的事迹传扬后,不少社会爱心人士、海外公益组织纷纷转来爱心款,或者前往探望吴业塞老人。
“关爱老义工”,是爱心汇集的初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爱心人士表示,虽然老人已到生命尽头,爱心即便无法挽留他多久,但至少可以让老人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更温暖些。
昔日,他无私救人;今日,众人齐心关爱他。在这爱的传递中,晋江这座爱心城市,愈加美丽、温暖。
(记者_许春 陈巧玲 文图)
- “警察爸妈”用爱点亮育婴院孩子们的梦想2016/03/07
- 晋江组织广场义卖 300人筹得近万元2016/03/06
- 2000多件春衣送往“暖心屋”2016/03/0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