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济”显露中国经济的“颜值魅力”
新华社北京3月7日新媒体专电 题:“她经济”显露中国经济的“颜值魅力”
在法国奢侈品店门口排着长队、在日本药妆店里搜寻新鲜小物、在美国的奥特莱斯里抢购打折品、在海外购物网站上下单海淘……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在展示中国“她经济”的上扬曲线时,也给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现多彩的柔性商机。
中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而随着经济收入和家庭、社会地位的日渐提升,女性已经成为新时代消费的引导性力量,“她经济”日渐红火。
中国女性的消费力有多强?国泰君安证券关于“她经济”的报告显示,女性成为家庭中掌管一家老小花费的主要决策者,近75%的家庭消费决策由女性主导。同时,女性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生活必需品转向可选消费品,由实用转向轻奢。
世界上各国奢侈品及高档商品消费场所,都将目标对准中国消费者,销售人员大部分能讲中文。就连海外购物网站也推出了中文服务,甚至可以支付宝直接买单。
然而,纸尿裤选国外品牌、名牌包认国外大牌,甚至连马桶盖都要从国外往回背,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为何国外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她经济”的消费指向很大程度上是整体消费的“晴雨表”。只有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消费升级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对接,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海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涂辉龙说,高端消费流到海外的根源在于价格和质量。一方面,国外高档商品进口关税、增值税等税费居高不下,国内进口商品价格比国外市场高出一大截。另一方面,部分中国商品质量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双重质量标准还造成国产的内销商品质量低于出口商品,进口的国外商品质量也低于生产国自销商品。
实际上,包、鞋子、衣服……甚至纸尿裤,都属于传统产业,但国外厂商通过需求的细分、设计的周到、品质的精良,将产业层次丰富化,让传统产业走出了不传统的增长之路。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已在竞争压力下谋求转型,寻求中国制造的“新颜值”和“新气质”。
成立于1985年的广东东莞文华制衣有限公司,在经历了30年的代工和贴牌生产后,面对日益减少的订单开始谋求转型,于2015年投资成立广东比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目光投向大众化的服装定制市场,研发前端APP男装定制系统和后端智能纸样生成系统。
在“比朗男装定制”APP上,一件衬衫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像拼图一样从面料、衣领、门襟、衣袖、口袋、纽扣等方面随意搭配,甚至还可以挑选部位绣上独属自己的LOGO。整个设计过程都可以在APP中看到可360度旋转的3D模型,即时了解成衣效果。
该公司董事总经理冯灿权介绍,自2015年10月APP上线以来,公司已销售了约5000件定制衬衫,每件售价约500元。“必须研究和适应消费者的新习惯、新取向,才能在全球择优购买中吸引更多目光。”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勇表示,家电行业是应对中国消费升级感受最快、最明显的领域。现在年轻观众的收视习惯正朝着个性化、定制化、追热点转变,特别是那些爱追剧的女性观众,传统的电视节目提供方式已很难满足需求。对家电企业来说,只埋头做硬件、卖产品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必须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满足不同口味选择,将电视硬件和移动端有机结合,甚至可以边看电视边炒股、边刷朋友圈。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更深知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天方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说,民企的最大优点就是“船小好调头”。“即使在茶叶行业,一样也要重新创造需求,尤其要在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绿色原生态等方面做出特色。”
提升消费品品质、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是吸引海外消费回流,进一步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是2016年的重点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
伴随服务业比重首占中国经济“半壁江山”,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一系列实质性鼓励措施将陆续出台。中国制造的“颜值”与“气质”的提升,会让“她经济”的购物单中有更多的“MADE IN CHINA”。
(记者:赵瑞希 冯雷 江毅 程士华 孔祥鑫 晁旭)
- 楼继伟:今年全面实施营改增 个税改革方案已提交国务院2016/03/08
- 全国两会·晋江声音之陈明金:简化和完善跨境车辆管理2016/03/08
- 谋篇定策向未来——从全国两会看“中国方略”2016/03/08
- 从海量搜索看政府工作报告五大“热词”2016/03/08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