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当世界穿上“中国红”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6-02-11 21:53
  

  “国风秦韵-陕西民俗新春歌舞”在悉尼上演,演员表演面具乐舞《金刚力士》。 (朱宏业摄)

  阳光在南北半球摇曳出不同的季节风景,世界正为一个中国的节日不约而同穿上红装。

  春节,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沿4000余年时间河汩汩而来,在今天的世界熠熠发光。

  英国凯特王妃在白金汉宫国宴上的“中国红”裙装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人民币“入篮”时相映成趣的红色耳饰与礼裙同样令人难忘。而春节无疑是世界演绎“中国红”最畅快的时刻。美国“脸书”公司创始人扎克伯格与华裔妻子怀抱穿着红色唐装的女儿向网友拜年,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乔维奇兴致勃勃为中国儿童派发红包,而有着千年铸币史的英国皇家造币厂特地把大红色作为猴年生肖纪念币包装盒的颜色。

  闪耀世界的“中国红”,透着中国文化的厚重,更透着世界对中国的倚重。

  欢欢喜喜的“中国红”

  是中国的繁盛,世界的祝福

  2月6日晚,绚烂焰火绽放在纽约市中心哈得孙河上空,帝国大厦为中国农历新年亮起红色和金色的灯光。当地华媒找出帝国大厦1931年落成当年华人在华埠里庆祝春节的老照片,那时因为恐惧暴力排华,庆祝人群里见不到女人的身影。80多年后,今非昔比。今年纽约市公立学校首次为春节放假,这对当地华人来说,又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发布拜年视频、发行生肖纪念邮票已成为海外迎春的“标配”。“猴年大吉”“恭喜发财”,外国政要一字一顿地用中文拜年,透着世界对中国的善意与敬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猴子象征着聪明、灵活和好运。因此,这将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能量的好年头。”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贺岁视频里不忘提及中英关系“黄金时代”:“我们不仅在庆祝农历火猴年的开始,而且在庆祝不断发展的中英关系。”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为中国新春作词献曲,耄耋老人如是感叹:“过去几十年,中国创造了许多奇迹。”

  迎福献瑞,中国也用浓浓年味温暖世界。这年味,是美国“脸书”公司员工餐盘里的炸大虾、溜鱼块,是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军人与20多国友军欢聚一堂观书法、品水饺,是保加利亚古都大特尔诺沃市里跃动的中国剪纸……“走南闯北”的春节,画出的是中国越来越大的“朋友圈”,丈量出的是中国的“高人气”。

  蓬蓬勃勃的“中国红”

  是中国的活力,世界的热盼

  世界第一的人口、第二的经济体量,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春节带动起“史诗般的人口流动”,更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澳大利亚前外长、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鲍勃·卡尔说,零售额和网上销售额、快递包裹数量以及飞机旅客量等经济数据表明,世界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速放慢这一消息的反应过了头。

  为迎接中国游客的到来,美国大洛杉矶地区的南岸购物广场挂起了数百只红色灯笼,巴黎奥斯曼大街上的老佛爷百货门前舞起了吉祥的龙狮,阿联酋迪拜机场免税店布置了喜庆的展台,日本店家启动“支付宝”付款……

  荷兰阿姆斯特丹泛欧证券交易所响起中国新春特有的锣鼓声,多支NBA球队穿上中文球衣向中国春节致敬。世界正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力量,春节成了各方“讨好”中国市场与中国资本的良机。美国《赫芬顿邮报》说,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好运。眼下,世界期盼“中国红”给全球经济带来好运。

  和和美美的“中国红”

  是中国的魅力,世界的共鸣

  当科隆狂欢节遇到中国春节会发生什么?答案是,在狂欢节重头戏“玫瑰星期一”游行上,属猴的科隆市市长亨丽埃特·雷克尔一身红装,兴高采烈地用汉语拜年:“猴年大吉!”

  在孔子与武术之外,春节正成为中国文化又一个极具世界知名度的鲜明符号,它的“走俏”和“吃香”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越来越深入人心的镜照。

  德国海德堡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陈博洋对此深有感触:前些年在德国办春晚还需要去各处邀请演员,但今年很多机构和个人争着上春晚,其中不乏“洋面孔”。

  “中国春节已成为教科文组织传统节日,中国文化为世界贡献了靓丽色彩。中国春节就是一个充分展示中国色彩的时刻,让世界与之共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如是说。

  “中国红”正变成“世界红”,“中国年”正成为“世界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问:“如果万圣节的南瓜和面具能跨越大洋,谁能说红灯笼和真空包装的烤鸭不会进行类似的旅行?”

  相信未来某一天,一切成真。(新华)

标签: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吴晓婷吴晓婷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