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文体娱乐 >>正文

福建超越正式退出职业联赛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1-14 08:07
  

  “职业足球荒”再度侵蚀福建

  近日,中国足协发布公文,确认中乙福建超越队正式转让至江苏盐城。在消息公布之后,中国足坛再次炸开了锅,而福建也成为沿海地区唯一一个没有职业足球的省份。昨日,超越俱乐部董事长王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无奈地表示,他作为中国足坛上的一个“奇葩”,已经无法独自承担球队的费用,在相关部门的同意下,才想到转让球队的下策之举。

  王超:不相信命运,就是要反抗

  成立于2013年的福建超越足球俱乐部,由于时间问题没能赶上当年的中乙联赛。而成立这个俱乐部的两名带头人——王超和赵剑锋只能自食苦果,他们用自己的积蓄养活了包括球员在内的上百号俱乐部员工。本以为就算没能参赛,熬过第一年,如果有企业愿意赞助俱乐部,第二年就有底气征战中乙。

  第二年,终于有企业有意投资俱乐部,但合作又在联赛开始前黄了。“当时,南安有一家企业愿意出资金入股,但他们要求俱乐部的经营等大权要由企业来把控。”王超当时就不愿意了,职业足球运动员出身的他深知如何去管理一支球队,况且这支球队是他和赵剑锋两人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

  迫于中乙开赛将至,王超硬是独自一人把整个球队的大小费用都承担下来,只是为了把职业足球的火种延续下去。“很多足球运动员在退役之后,会选择做足球教练,或者从事球队管理等行业,但我是中国足坛唯一一个,也不会有第二个,用自己的钱去经营一支球队的‘奇葩’。”王超自嘲道,足协的朋友都说我“是不是脑袋进水了”,但他就是不相信命运,就是要和命运作斗争。

  但是,命运似乎跟王超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那个赛季,资金短缺的福建超越队,不要说想踢赢一场比赛,就连踢进一个球都很困难。王超再次抱着希望熬到第三年,福建超越在喜攀登的短暂支持下走完了整个联赛,但成绩并不理想。

  坚持了三年无奈将心头肉拱手让人

  去年11月份,中国足协颁布新条例,规定从今年开始每支球队都不允许跨省转会。这个消息无疑让王超再次敲醒了警钟,“如果今年再没有企业愿意投资,由我一人承担所有支出的话,中乙的资格就完全浪费了。”王超告诉记者,三年的独自承担,让他欠下了一屁股债,自己已经无力投入更多了。

  “不过,超越还是比较特殊的俱乐部,因为它的所有权都在我这边,如果要卖,我随时都能卖掉。”去年,不少外省的企业瞄上了拥有中乙资格的福建超越。在做了一系列对比后,王超把俱乐部的中乙参赛资质转让给江苏盐城,而手续办理前后只用了5天时间,“只是从此福建又失去了一支职业足球队伍。”他无奈地笑道。

  对于王超而言,他的心情是复杂的。在缺少赞助商的困境下,为了打造一支像样的职业球队,他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苦苦支撑了三年。“也许出售中乙参赛资质,就目前来说是一种解脱吧。迫于经济压力,我们球队的工资低、福利低,其他中乙球队每年的开支几乎等于我们三年的总和。好在球员信任我,圈内的朋友愿意尽全力帮我。但因此,我更要为这帮亲手培养出来的孩子找一个好的下家,他们都有着大好前途,不应该这样浪费了。”王超随即略显黯淡地表示,更多的还是无奈和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把心头肉交给别人。

  抓住“救命”稻草职业足球仍可卷土重来

  其实,不甘束缚于命运的王超还留了一手,“尽管出售了比赛资质,但球队的管理层和少年梯队(U16、U18)都还留在福建,未来还将继续带领球队从丙级业余联赛往上冲。”王超说,这一手也是为福建的职业足球而留的。

  中国足协丙级联赛实际上是业余足球赛,要从业余向职业过渡并不是不可能。作为福建职业足球的垦荒者,王超认为,福建的职业足球仍可卷土重来,“目前,中乙只有20支队伍,而最终还是要扩充到24支队伍。按往年惯例是每年扩充2支,在此期间还是有希望冲击中乙的。如此计算的话,这根冲击中乙的‘救命’稻草最晚到2017年,之后就很困难了。”

  目前,王超还进行了另外两个项目,分别是青训机制和足球基础教育普及,他希望从根本上提升福建的足球氛围,让更多的青少年喜欢足球,爱上足球。

(记者_林小杰 张方舟)

标签:福建超越|职业联赛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