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2011-2015 这“十件”群众最满意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6-01-04 09:21
  
“十二五”过去了,5年来,“为民办实事”给咱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期,在“我最满意的为民办实事”投票中,广大市民选出了“十件”最满意的实事。

  每年年初的晋江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总会承诺要为民办一系列实事,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切实利益问题。“十二五”过去了,5年来,“为民办实事”给咱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期,在“我最满意的为民办实事”投票中,广大市民选出了“十件”最满意的实事。这些为民实事,既体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全社会的“大事”,也体现为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

  01 新农合补基本医疗“短板” 患者报销比例提高10%

  晋江新农合自2005年启动以来,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不断优化完善,逐步形成了“筹监管相分离、基金高效安全,突出大病统筹、兼顾受益拓面,多维利益导向、注重协调整合,率先城乡一体、推动全民医保”的新农合“晋江模式”,连续七年列入晋江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成为医改工作中群众“受益最直接、感受最深刻、反响最强烈”的惠民工程,成为晋江民生保障的重点品牌之一。2015年,晋江新农合筹资标准从2014年的420元/人提高到500元/人,其中个人缴费100元/人,镇(街道)补助10元/人,晋江本级财政补助290元/人,省、泉州市财政补助100元/人。(基金使用配比:新农合统筹基金470元/人、附加意外险10元/人、大病商业补充保险20元/人)。住院补偿年度封顶线提高到60万元。从2015年1月起,“新晋江人”16周岁以下子女可在晋江参合,新生儿随参合的父母一方自动纳入。正是有了这样补基本医疗“短板”的政策,近百万群众才能享受“真金白银”的帮助和及时救治。

    02 3000辆公共自行车 掀起低碳出行“新风潮”

  走在晋江大街小巷,时不时有一道道“生态绿”或“闽南红”从身边穿梭而过。晋江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出现,改变了不少市民的出行方式,让市民体验并爱上了低碳生活的“新风潮”。林丽萍是一名职业女性,每周末都要到超市储备好一周的“粮食”,量多则重,对90斤出头的她来说可不容易。“自从有了公共自行车,

  我经常下班就骑车到沃尔玛买个菜,SM广场有站点,借还非常方便。”林丽萍说,现在,她终于不用再囤货了,每隔一天就去买一次菜,还不时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不仅能增进感情,还锻炼了身体。作为晋江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晋江投放和建设公共自行车3000辆及相应的锁车器车柱、100处站点设备以及管理软件系统,覆盖主城区,服务近30万人口。为确保管理和安全,每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均设置视频监控,全部站点都可以实现异点还车。从2015年10月运行至今,共租赁车次193545次,日均近6000次,办卡数量超1.6万张。

  03 投千万元为百姓买保险 提升基层安保将“放心”稳在心

  上街被抢,家里被盗,发生火灾、爆炸雷击等意外,保险都能迅速先行赔付。2015年3月30日,晋江市委、市政府投入1100多万元,为百姓购买社会治安综合保险(以下简称“社会综治险”),对全市常住人口以户为单位,每户投保40元/年,而群众不用付半分钱,就多了一份平安保障。至今,共1836户(人)通过社会综治险拿到了理赔金。目前,晋江市共有约28.6万户的户籍人口均可受益,理赔范围涉及家庭财产损失、家庭财产盗抢案件、抢劫和抢夺案件、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案件、村镇干部责任保险等五项内容。针对发生在晋江辖区的抢劫、抢夺案件,造成人身伤亡及财物损失的,外来人员也能获得保险补助,最高给予一次性补助3.5万元。近年来,晋江将提升基层安保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组建市镇村三级巡防队伍480支、4058人,全市村(社区)新增配备19285个高清摄像头,完善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网络管理系统。

  04 200多万张居住证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阿福是四川人,十年前,他带着老婆孩子来到晋江打工,由于没有晋江户口,阿福最怕的就是生病。2008年,阿福的妻子生了一次重病,前后花了5万多元,由于没有医保,“每一分钱都是自己出的”。阿福一直盼望着能和妻子省吃俭用多存一点钱,在晋江买套房,把一家人的户口迁过来。就在夫妻俩为房子的首付款打拼时,阿福从他人口中得知,晋江在2012年便出台政策,只要在当地居住满两年,办有居住证或暂住证的,即便没有房子,也可以落户晋江。2013年11月,阿福的居住证满2年了,他立即将一家人的户口从绵阳迁到晋江。有了户口,他马上为全家办理了医保。2011年7月,晋江在全省率先试行居住证制度,持证流动人口可享受卫生、教育、就业等22项优惠待遇;2012年10月,持证享有的优惠待遇扩展至28项,2014年又扩展至30项,进一步提升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目前,晋江建设有159个市、镇、村制证中心和信息采集点,自推行居住证制度以来,累计办理居住证200多万张,目前有效期内共计110多万张。

  05 镇镇通公交 让城乡接触“零阻碍”

  2014年12月中旬,晋江开通了市区青阳到深沪、东石镇区两条公交线路,全面实现公交“镇镇通”,完成公交城乡一体化。家住深沪的林钰清在晋江某中学读高三,以前每次回家返校都得和同学拼车,自从33路开通后,她只要先在掌上公交软件上查好公交车动向再出发,就能顺利搭上公交车了。截至2015年年底,晋江公交线路由2012年的22条增加到38条,线路总长由279公里增加到720公里,运营车辆由130辆增加到369辆,其中LNG新能源公交车辆50部、汽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辆100部、纯电动公交车辆10部,且节前将有40部新能源公交车辆到位,驾驶员人数由190名增加至366名。月平均运营里程达190万公里,月载客量约330万人次,公交分担率由7.94%上升到15%。自2012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将公交服务管理提升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晋江积极打造智能化公交系统,目前已有25座公交智能电子站牌投入使用,全市所有公交车辆都安装了新的车载设备,完成了智能化公交系统升级工作,实现与晋江公安局110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对接。

    06 公办高中和中职免学费 贫困生就学无忧

  阿玲的爸爸妈妈是重庆人,十年前爸妈背井离乡到晋江打工,她也跟着来到了晋江。现在的阿玲,是晋江一所三级达标中学的高二学生。中考后,懂事的阿玲本想结束学业去打工,帮父母减轻生活负担,听老师说在晋江读高中免学费,阿玲才改变想法继续升学。“生活在晋江,让我觉得是个很幸运的人。”阿玲感动地说。

  面对逐年增多的外来生,晋江没有“排外”,而是给予更多的关爱。2002年,晋江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生借读费;2006年取消学杂费,比全国提前了两年半;2008年,晋江市委市政府更是向社会公开承诺: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2012年春季学期,晋江实行公办高中校免收学费。这一举措比福建省计划在2017年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免收学费整整早了5年,晋江市财政当年为此支出了4000万元专项经费。好事连连。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晋江公办中职也免学费了。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晋江公办中职学生除了学费全免之外,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生活补贴。

  07 绿意城中走 宜居在晋江 国家园林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超98%

  “无论身处晋江何地,一眼望去都是满眼绿色,连呼吸都是一种享受。”说起晋江绿化景观的变化,市民曾先生告诉记者,世纪大道的前身是窄窄的柏油路,路面破损严重,凹凸不平坡度又大,线形也不好,通行能力很差,更不用提什么绿化景观了。而今,三角梅、鸡蛋花、香樟树等植物经过多品种、多层次的组合搭配后,形成地被、草皮、灌木、乔木错落有致、色彩灵动的视觉效果。精心装点后的大道为提升晋江城市形象织就了一条靓丽的彩带。2009年以来,晋江举全市之力,启动第一个“全民动员,绿化晋江”活动五年计划,实施城乡“四绿工程”,开展市区高强度绿化和“拆墙透绿、见缝插绿”行动。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5.3万亩,市区绿化覆盖率从40.22%提高到42.65%,绿地率从35.72%提高到38.6%,全市国家园林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9.17平方米提高到11.38平方米,可计算森林覆盖率从13%提高到16.5%,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08 城市公厕解“燃眉之急” 环卫保洁工程让“方便”更方便

  您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到一半突然内急,就近的公厕“蝇虫乱舞”,四处寻觅却不见“肯爷爷”“麦叔叔”的影踪?火急火燎“凑合”了事,不禁感叹:“方便”真不方便!2011年,晋江市委、市政府将城市公厕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建设城市公厕13座。作为2012年晋江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晋江市区公厕改造提升工程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12座老旧公厕进行重新修装或翻建,建设标准按照城市二类公厕标准进行改造,让老旧公厕“旧貌”换“新颜”。据了解,2015年晋江计划新增城市公厕36座,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厕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自2011年以来,晋江将城乡环卫保洁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行环卫保洁“六个一”及常态化考评工作机制,新(改)建61座城市公厕,改(扩)建垃圾转运站13座,新增建设垃圾转运站3座,同步提高环卫工人待遇,为环卫工人办理社会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医疗互助,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发放高温补贴,增加工龄补贴等。

  09 32座“家门口”图书馆 浓浓书香飘入百姓家

  在2014年大力打造“一公里半径”城市图书馆群后,金井、龙湖、英林等镇的居民在家门口也可以借还晋江市图书馆的图书了。日前,晋江市新开通试运行15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将自助阅读触角覆盖到全市各个镇、街道,把晋江打造成一个“书香城市”。当地百姓要享受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阅读便利,只需在自助图书馆上刷一下借阅卡,20秒就能免费借阅到心仪的图书,带回家细细品读。

  据了解,晋江自2011年在梅岭竹园小区门口投放我省县市区首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后,至2014年,共建设17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是晋江“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2015年,晋江市继续扩大服务范围,新增15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市共计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备32座。投入使用的自助图书馆大约占地25平方米,可容纳420册图书,有文学、少儿图书、漫画等各种类型图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市民阅读。 同时,晋江还实施“大美晋江”惠民舞台工程,组织62场精品文艺演出,让市民走出家门,享受惠民的文化服务,领略艺术的独特魅力。

  10 700户特困家庭受益 “四帮四扶”暖心工程

  走进金井镇洋下村吴宝元的新家,眼前是干净整洁的瓷砖地板和一应俱全的家电。吴宝元家庭是2015年帮就学、帮安居(购房)对象,其中帮就学资金1.2万元,帮安居资金8万元,目前已发放5万元。“没有‘四帮四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住上新家呢,太感谢你们了!”谈及民生工程,自然绕不开“四帮四扶”项目。虽然受众群体不是最多,却将有限的力量帮扶了最困难的群众,也温暖了广大市民的心,传递了慈善晋江的爱心。2015年的“四帮四扶”帮扶群众从原来的200户增加到300户,帮扶资金也从20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构建市、镇、村三级特困家庭信息库,做到精准识别;采取市、镇、村、部门、企业、社工等“六位一体”挂钩帮扶,引进家政服务,注重个性化精准扶贫。 “四帮四扶”帮扶工作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扶起”特困家庭,更让特困家庭能够“站起来”甚至“跑起来”,从根本上帮助其脱贫解困。截至目前,这项惠民工程已重点帮扶700户特困家庭。

  (记者_林心怡 刘莹莹)

标签:为民办实事|评选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