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晋江时政 >>正文

改革创新篇 :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创新激发发展潜能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12-28 08:34
  

  坚持改革突破,才能培育发展新动力。晋江市党代会报告指出,要以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创新激发裂变动能。其中,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载体建设和人才引进正是改革创新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平台搭建 人才引进

  报告摘要: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战略,构建集政产学研资介为一体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打造创新型城市。构建多元化的人才体系,实施人才赶超行动;构建全方位的孵化体系,加快五大科创载体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体系。

  案例:今年10月,北京极地创新中心与洪山文创园正式签约入驻,依托尚之坊文创园,打造众创空间“海峡青年创客坊”。总规划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创客坊项目,采用“政府扶持,专业运营”的方式,分阶段推进落地,目前已布局创客咖啡、苗圃基地、孵化基地和育成基地,形成完整的“创客”生态产业链。

  创客坊通过定期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以“互联网+”思维孵化一批创业项目,构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聚集地,每年至少培养10到15个创业项目,通过“孵化”,项目能在三年内毕业,投入生产。

  在野软件总经理、创客许标准为这样的众创空间点赞:“它让我们跟各行各业的创业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共享厦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相关资源,使我们创业者在本土扎根更容易。”

  报告解读:今年来,类似“创客坊”这样的众创空间不断兴起,如洪山创客吧、轻工学院咖啡厅、陆地港众创空间等,晋江在创业平台搭建方面已逐步完善。

  在人才引进方面,晋江今年新认定优秀人才426名,新增博士20人。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人才引进的利好政策,落地晋江的高校也吸纳不少人才,如泉州理工学院建成了一支包括“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产学研融合提供了人才保障。

  新的一年,晋江将在人才政策体系建设上不断优化完善,为众多高级人才搭建更为广阔、更能发挥才智的舞台。如建设青年梦工场,引进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众创空间”;举办“海峡杯”创业大赛和菁英创业创客周等系列活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和活力;推进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和博士聚集计划,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区;坚持引育结合,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建设,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流动、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同时,还将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如建立科技金融信息平台,做大做活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有效对接。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报告摘要: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持续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改革、不动产登记、政府购买服务、“五张清单”、推广复制自贸区便利措施等方面先行先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乘法”;善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推动部门信息互通互认、开放共享,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

  案例:在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窗口,年轻人小陈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体验的“指尖服务大厅”:微信扫描“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点击“进度查询”,输入办事序号,马上就看到了“审批结束”的提示。这是今年晋江市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的微信公众号,市民可利用手机终端,了解中心工作动态、查询各类事项、预约窗口办件、在线建议和咨询投诉等。

  报告解读: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和广大市民“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这是政府运用“互联网+”创新管理、创新服务的一个缩影。随着大数据战略的深入实施,社会诚信建设的不断健全,以及随着“90后”“00后”新生代的成长,网上办事必将逐步成为主流,行政服务也必将从现阶段的物理式大厅服务向网上虚拟大厅服务转变。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推动部门间信息互通互认将在政府下一步的简政放权、创新政府服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分量。

  创新服务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入完善、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在新的一年里,加强信息化建设将是政府创新行政服务的重点,如在商事登记改革上,晋江将建立企业变更、注销登记全程网上审批机制,开发网上审批系统新功能,让企业在初次设立登记之后,所有拟变更、注销事项直接在网上变更、换证、注销,无需再到中心或基层工商所办理。

  (记者_陈维曦 陈巧玲 文图)

标签:党代会|改革创新篇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