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知名中小学成收礼重灾区 教育部推师德一票否决

www.ijjnews.com   新华社  2015-12-08 10:29
  

  知名中小学成收礼重灾区明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注册

  收受礼金、有偿补课……近年来,教师失德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出台师德规范、表彰师德标兵等一系列措施后,师德之痛仍然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热点难点,如何根治仍待贯彻有力的改革措施。

  上海社科院今年一项针对3000名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对师德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为7.4%,主要集中在收礼和有偿补课上。记者采访发现,送礼重灾区主要是各地一些知名中小学,对象集中在语数外等主科老师和班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遵民说:“收红包、吃回扣,搞有偿补课等,破坏了教育公平,损害了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声誉,也说明当前的师德师风教育、考评制度没有完全起到监督和警示的作用,迫切需要健全监管制度,完善防范机制。”

  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等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一体化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指出,教育部对失德实施了“零容忍”的政策,不仅加大了对失德教师的惩处力度,而且从根源抓起,划出了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和高校师德7条红线,建立了“他律”的师德约束制度,并形成了高压态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开展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报告指出,31个省份都建立了相应的师德建设制度,师德作为聘任和考核重要依据的学校占到95%,比较重要的占到5%。

  各地落实

   师德不合格老师也“下课”

  训斥、指责、刁难幼儿家长,造成恶劣影响的,发现一例扣2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接受家长财物等行为的幼儿园,发现一例将被“一票否决”……2013年底,成都武侯区发布《成都市武侯区幼儿园师德建设考核方案》,在园长、教师、家长中间引起强烈反响。师德,已是“随时通电”的高压线。成都市对中小学教师资格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审核,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将注册为“不合格”,并被请下讲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指出,今后要创新师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岗前和职后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健全师德考核,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严格师德惩处,对违反师德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将违反师德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

  完善制度

   2016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7日表示,明年将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成为教师管理的制度,并根据试点情况细化相关条件和要求,目标是让教师队伍有很好的“源头活水”,对个别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老师能够清除出去。

  7日,教育部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教师队伍建设专题报告发布会。评估报告指出,2011年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以来,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已经形成全面推进之势。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提高了教师准入门槛,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许涛说,只要师德上有偏差的老师定期注册时一律“一票否决”,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已经有一批教师没有通过注册,需要转岗。据新华社

标签:收礼|师德
稿源: 新华社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