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IPO暂停4个月后下周重启年内28只新股发行将成旧规则“绝唱”

www.ijjnews.com   新华网  2015-11-27 09:30
  

  新华网上海11月26日电 包括读者传媒、安记食品等在内的10家公司近日发布招股书,并确定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进行网上申购。这也意味着暂停4个多月后,IPO正式重启。按照证监会安排,暂停IPO前的已进入缴款程序的28家企业完成发行后,IPO规则将迎来重大变化, “打新一族”还会热衷“打新”吗?

   28只股票成旧规则最后的“绝唱”,后有600家企业已“排队待审”

  由于年内新股发行仍沿用“市值配售、全额预缴”的旧规则,机构预计首批10只新股冻结资金总量约在1.5万亿元至2万亿元之间。其中,12月1日8只新股集中申购,预计单日冻结资金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这次10只新股发行后,年内还有18只新股待发行。这也是IPO旧规则下的最后“绝唱”,高收益或难改变,对投资者仍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在此前新股发行中风光一时的“打新基金”近期再度活跃。凯石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日本月新发基金达到56只。其中上周共有29只新基金成立,创下近3个月的最高值。当周新基金募集资金规模合计超过477亿元,逾四分之三由打新基金“贡献”。在基民的追捧下,一些打新基金出现了“日光”的久违景象。

  眼下,资金减仓备战一级市场,也让二级市场一度感受到扩容带来的压力。11月23日即首批新股确定申购日期后的首个交易日,沪深股指双双回调。不过次日,沪深两市走出先抑后扬走势后温和收红。机构普遍认为,首批新股多为中小盘股,冻结资金规模不大,对市场冲击或较为有限。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之后,还有600余家拟上市公司“排队待审”,就看哪些公司将最先适用新规则了。

   未来发行有望提速,新规则将缓解“扩容恐惧症”

  面对600多家拟上市公司“排队待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示,明年新股发行有望明显提速。

  按照德勤大中国区A股上市负责人吴晓辉预计,明年A股有望新增380至420只新股发行,预计融资总规模可达2300亿至2600亿元。

  与此同时,一直困扰A股市场的“扩容恐惧症”,将伴随新规则的实施而获得缓解。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额预缴”规则的改变,将会很大程度地避免以往打新前资金由二级市场大规模流出的情况。保留“市值配售”,则有助于减轻二级市场的抛售压力,有助于降低因打新造成的阶段性市场波动。

  有统计显示,2015年发行的192家公司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53%,4、5月间发行的新股上市后平均涨幅超过600%。对此,业界预计,伴随IPO提速、新股“稀缺性”降低,未来打新不仅中签率会大幅下降,新股上市后溢价水平也将出现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则还对“打新一族”作出了类似“黑名单”的制度安排。按照相关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投资者申购新股摇号中签后,应确保资金账户在T+2日16时有足额新股认购资金。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三次中签但未足额缴款的情形,自其最近一次申报其放弃认购的次日起6个月内不得参与网上新股认购。

  专家提示,面对IPO新规则,“打新族”不仅要对收益预期作出理性调整,同时也需依照新规则合理安排打新策略,避免进入“黑名单”。

   新规则下打新账户势必增多,中签率及收益或将大幅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启用新规则后,打新中签率及收益将会有较大幅度下降。

  凯石益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仇彦英分析认为,新规则规定,投资者只要持有一定市值的股票就可打新,而无需预留资金。在当前新股维持低市盈率发行、上市后涨幅预期乐观的背景下,打新账户数会有较多增长,毫无疑问也将带来中签率的大幅下降。

  但与此同时,一直被热捧的“打新基金”热度会降低。基金业内人士解释说,旧规则下打新基金可以利用资金规模优势保证网下中签率,但新规则后规模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此外,新规则取消了2000万股以下小盘股的网下发行,对打新基金而言减少了获配新股的机会,打新收益也将大幅走低。

  不过,泰达宏利基金经理丁宇佳表示,不需预缴款,打新基金可腾挪仓位,在新股发行间隙进行债券或者股票投资以增强收益,所以,这类产品依然值得投资者关注。

(记者 潘清 桑彤)

标签:股市|新股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