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77岁阿婆翻山探母 隔山相守将与母亲共白头
从泉州鲤城西郊社区,到南安丰州胡厝村,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6.5公里。如果忽略掉中间隔着的陡峭大山,和日渐趋老的年龄,这6.5公里,原本不是难事。
母亲扶着栏杆目送女儿,胡秀兰不断挥手叮嘱她回去
6.5公里直线的两端,77岁的胡秀兰,和96岁的母亲王琴菜,隔山相守。上周三,胡秀兰徒步翻山去看望母亲,却在半山腰迷路了,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北峰派出所民警将她送回了娘家(详见《鲤城77岁阿婆绕山去看96岁娘却找不到回家的路》)。
共白头的胡秀兰母女,感动了许多读者。昨天,我们和胡秀兰一起,走一趟她回娘家的这条路。这一次,她没有再迷路,开车40多分钟,路程兜兜转转14多公里,她又一次,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母亲。
山上的人下山建房大家都不要这些山了吗?
说起上次见母亲,胡秀兰有些不好意思:被警车载去,村里都轰动了。不少厝边看到报纸,才知道她迷路了:“秀兰姐你上报纸,成名人咯!”“老母亲还好吧?可别再自己回娘家啦!”
出门前,胡秀兰翻出了一个袋子,装上红枣和水果,给母亲带去,“她那啥也不缺,但这是我的心意”。上次回来,母亲也硬塞给她一包吃的,虽然自己吃不动,但还是接了过来,她说,那是妈妈的心意。
开车前往胡厝村,路两旁新建的公路让胡秀兰发蒙,总担心走错路。直到车子开上山,眼前的风景才熟悉起来:“对了对了,山上13个村庄,胡厝村在最里面。”
山路曲折,胡秀兰却了如指掌。以前每天除了做农活外,还要捡柴火下山到丰州卖,买了肥料再上山。这条路是母亲领着她和姐姐下山卖菜时走过的。如今,她和几个弟弟都下了山,就剩母亲和小弟还在山上。
从前下山的近路,如今已经不通了。山上的人下山建房,回娘家的山路被一栋栋房子和路桥阻隔,胡秀兰一遍遍念叨着:“现在大家都不要这些山了……”
听说母亲最近头皮比较痒,胡秀兰不时用手指帮母亲梳头
兜兜转转娘家到了不是让你别过来了吗?
车子停在铺满稻谷的石头厝前,胡秀兰往前一指:娘家到了。
96岁的母亲在躺椅上养神,弟弟外出做事,就她一个人在家。
“妈,我来了。”听到这声妈,老人立马起身,确认眼前的人正是女儿:“不是让你别过来了吗?”虽然这么说,她还是赶紧拉着女儿到客厅坐下,颤颤巍巍地给倒了一杯茶。
每年才见几次面的女儿,回来后总能说说体己话,年初来的那次,只住了一天,那会儿还带了一只小狗回来,说是过年贼盗多,可以帮着看家。上周回来,本想让女儿和她一起睡,可是自己浅眠,夜里常睡不着,翻了几次身就把女儿吵醒,担心影响女儿,还把她“赶到”隔壁房间。离开时,她跟女儿说,这么远的路,别特意来了。
可是前两天听村里人在问,才知道女儿为了来看她,在大山里迷了路。这可把她吓坏了:女儿也77岁了,要是真的在山里出了事,那可怎么办?
阳光古厝谷流金母女聊着田间的收成
王阿婆的大女儿几十年前去世后,胡秀兰成了唯一的女儿。王阿婆说,年轻时靠种田、卖柴养活一家,那时重男轻女,家里的男孩读书,女孩做工,秀兰跟着她做农活,从小就辛苦。后来嫁得这么远,却和她一样,丈夫也先她走了,自己拉扯几个孩子,日子也不宽裕。可女儿还是贴心的,每年都会回来看她。
“弟弟在割稻吧,亭子里晒的稻谷晚上能干吗?”虽然才见没几天,母女俩依然有说不完的话。明媚的阳光下,两个老人,在古厝里聊着田里的收成。又听母亲说起这几天头痒得难受,胡秀兰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指轻轻地给母亲梳了梳头,叮嘱她买些药来涂。
胡秀兰没有留下来吃午饭。临走时,母亲没有再让她不要再来了,只是一边叮嘱着“路上慢些”,一边颤颤巍巍地送到院子里。
“回去吧,我走了。”胡秀兰挥了挥手让母亲进屋。她说,自己嫁出去了,前几天刚来住过,也不好常来。下次要见母亲,让孩子们带她来就是了。
□记者手记
送你远行等你归来
采访结束,胡秀兰要离开时,96岁的老母亲把送她到了院子外,靠在栏杆上看着她走远。
这个画面,让我想起龙应台《目送》里的那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也许当年胡秀兰随丈夫远嫁、每年回娘家要离开时,母亲都是这样久久地目送。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本能地无法割舍。但这个故事让我感动的是,胡秀兰作为女儿,对母亲的爱的回报。虽然走远了,还是会回来,一次又一次,隔着高山,隔着远路。
虽然胡秀兰每年只回娘家一两次,但母女两人依旧亲密。两位老人都衣食不缺,每次总会给对方带点小菜和点心,这是一份心意。回去,也是一份心意。这份心意,能弥补时间和距离。
不管是一碗热汤能端到的距离,还是隔了盘山小路的九曲十八弯,只要想回去了,距离就不是问题。
我想,胡秀兰是幸运的,她有一位能一起共白头的母亲,她没有辜负这份幸运,而是用脚步守护这份亲情,缩短时间的距离。
不管多大,儿女都是父母的牵挂。当父母在一次次地目送时,他们也一定希望,下一次再等待,是看着远行的孩子越行越近,一路归来。
(记者 彭思思 夏鹏程 文/图)
- 鲤城77岁阿婆绕山去看96岁娘 却找不到回家的路2015/11/17
- 鲤城发现疑似施琅第六子施世骠的满文谕祭碑2015/10/22
- 七旬阿婆街头迷路 民警徒步1小时送其回家2015/10/07
- 男子因刮擦调解不成派出所闹跳楼 吓坏了阿婆2015/09/14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