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四驾齐驱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作为经济强镇、产业重镇,安海坚持以稳大盘、促转型作为工作重点,有效稳定经济运行。在当今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安海要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安海发展跨越赶超?
“安海将四驾齐驱,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安海镇党委书记李志强表示,结合实际,就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安海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龙头制造企业提升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二是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阵地”;三是以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桥头堡”;四是以发展文教旅游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建好园区引好项目百亿平台蓄势待发
晋工机械已建成投产;煜亿机械主体建筑已基本完成、预计春节设备安装;绿力机械已完成围墙及桩基施工;良将、开关厂、中德顺也已进场开工建设;冠源、凌盛、帮德、鸿安、恒源等也即将开工……近日,省级装备制造基地安海园区(以下简称“安海园”)里,许多企业都在加速推进项目落地。
在项目推进的同时,安海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铺开。根据园区规划及企业入驻建设配套需要,计划投资建设9条市政道路。目前已完成大深支路、养正大道两条道路的建设,正在进行园西一路、园北一路2条道路的建设,今年至2016年上半年将陆续启动园西二路、园北路(西)、兴安北路、横一路、园东路5条道路的建设。此外,完成临时用水、用电的建设及土方平整等,已基本达到项目落地建设的条件;园区工业用地农转用已全部获批。
安海园地处安海镇西片,西临南安水头镇,北接内坑镇,东连世纪大道,南临安海镇区;是一个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的省级园区。园区规划为装备制造生产专业园为主,兼有商业服务业和居住等功能的综合性工业园区。园区分为三大板块,即装备制造企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中心商贸区。园区拟打造成为以现代化、智能化、融合高档数控装备研发、生产、销售为目标的工业基地,规划人口规模为5.3万人,建成产值100亿的装备制造产业链,成为晋江市“创新型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心”。
产业发展靠项目,项目引进靠平台。加快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才能引进留住好项目,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安海园这一平台,安海的装备制造业将迎来一场爆发式增长,从目前的36亿元产值向每年百亿以上产值进军。
此外,随着安海园企业的落地投产,养正中学、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必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往来,带动周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除了建设作为安海产业经济“一号工程”的安海园之外,安海镇还启动了“品牌工业城”项目,通过建设“企业总部+生产基地”模式,引进一批规模企业入驻扎根。
推动创新培育业态多措并举转型升级
建设工业平台是安海镇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此外,安海镇还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业态等方面多措并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要实现新跨越,根本出路在创新。当前最有效、最直接地推进创新,就是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因此,安海镇党委、政府主动与工商企业界会商对接,结合安海产业商业实际宣传落实扶持政策、完善众创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发展“互联网+”创业创新服务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巨大社会能量极大迸发出来,在一批勇于不断挑战自己、敢于不断开拓市场蓝海的龙头企业带领下,安海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有效稳定经济运行。
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当前安海正依托金沙城、海景湾、上悦城、三里街、捷龙盛世商住小区等平台,加大项目对接力度,推动形成新商圈。安海还积极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对接钢材、食品、纸制品、机械等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等。
在培育新业态方面,安海将谋划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作为一个重点,包括调研、规划传统文化街区,筹划成立文化创意发展协会,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三里街发展成为“文化街”,打造安平桥-三里街-龙山寺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中心镇区工业厂房“优二进三”,培育文化传播、教育培训机构,整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等。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安海镇要抢抓机遇、深入贯彻晋江市委市政府部署精神。首先要深化平台建设。打造城镇平台,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好必要的区域改造提升和系统性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打造产业平台,全力推进安平开发区、装备制造基地、品牌工业城等平台建设;打造社会治理平台,群策群力,建好用好两个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以‘河长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做实做强文化、教育、慈善品牌。其次要深化要素整合。下苦功、补短板,增进政企互动,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用地、资金’三大难题。”安海镇镇长唐春晓表示。
(记者_张志耐 通讯员 吴志源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