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 奏响生娃狂想曲
晋江新闻网10月31日讯 自去年4月10日正式实施“单独两孩”到如今即将推行“全面两孩”,短短一年半时间,晋江育龄妇女生娃积极性如何?70后、80后、90后又作何感想?必须吃透哪些“干货”,让生娃路不再磕磕绊绊?昨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卫计部门说:
政策落地前“抢生”的
仍需缴纳社会抚养费
单独两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2014年4月10日,晋江正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晋江市卫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晋江约有3860对夫妇符合“单独两孩”政策,但实际申请办证数仅425对,办证率11%,而这其中,以80后育龄妇女居多。
“单独两孩”为何晋江遇冷?“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晋江市卫计局政策法规科相关人员分析,“生得起养不起”是“单独两孩”遇冷的主要原因。“如今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80后、90后这部分生育主力,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生活运行成本和抚养孩子成本水涨船高,造成他们‘不愿生、不敢生’,而一方是独生子女的,承担的经济成本就更大了。”
至于“全面两孩”是否会刺激生育积极性,该工作人员表示,“会比单独两孩积极性高,尤其在家中是独子或长子的,全面两孩对他们是利好消息。”
那么,“全面两孩”政策何时“落地”?此前不符合政策,因超生而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可以退还吗?对此,晋江市卫计局表示,根据上级规定,以“单独两孩”政策的推出为参照系,全面放开两孩落地,恐怕至少要经历四个关键程序,即中共中央的决定;国务院制定调整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各地实施方案报批;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因此,在政策真正落地之前,“抢生”属违法,仍要缴纳社会抚养费;之前缴纳的社会抚养费也不会退还,如今因违反计生规定未缴纳罚款的依然要按规定进行征收,违法者切勿抱侥幸心理。
二胎面面观:
70后纠结80后坦然
90后旁观
1978年出生的庄铭锋,儿子今年6岁,他和妻子都不是独生子女。当全面两孩政策刷屏后,晚婚晚育的他表示:“还想再生一个,不过精力有限,妻子也34岁了,我们还是有所顾虑的。”
对于为何想生二胎,庄先生表示,如今他和妻子事业和经济基础都较稳定,希望儿子能有个伴,同时也受到了闽南人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影响。但让他纠结的是,一方面是配偶年龄已过最佳育龄期,一方面是时间和精力已不再允许。
采访中,记者发现,和庄先生一样,身体和精力是许多70后夫妻对于生二胎的最大顾虑。
那么,80后会不会压力小些呢?80后的黄先生是一名律师,目前有房有车,妻子是家庭主妇,孩子刚满9个月。他和妻子都不是独生子女,面对是否要第二个娃时,黄先生十分坦然,“虽然还不着急,但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让我们有了进退的空间。”
1985年出生的苏女士是一名公职人员,由于饱尝独生子女的孤单,她对于生二胎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经济允许,孩子有人带,再生一个还是很不错的。”
随着90后逐渐走上工作岗位,生育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人生课题。1991年出生的王女士是新晋辣妈,虽然孩子刚3个多月,不过她和丈夫的观念一致:孩子得生两个。目前王女士和丈夫买了车,还未买房,“第二个孩子要生,但还不在计划内,可以等政策落地再说。”
走访中,多对90后小夫妻均表示有生二胎的意愿。“90后多为独生,我们受够了一个人的生活。二胎放开了,生两个还是可以排进日程表的。”1990年出生的小王如是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生不生二胎,80后尚有考虑空间,90后多在旁观,最纠结的多为70后,即年龄在35岁到45岁的人群。
养娃“账单”:13年花费20余万
75后的王女士和丈夫是公职人员,儿子即将小学毕业。对于孩子从出生到小学毕业的开销,王女士算了一笔“明账”。这一算,花了20余万元。这还不包括初中、高中、大学及未来的娶妻生子。“压力山大啊!”王女士说。
0岁-3岁:每年生活费(尿不湿+奶粉+衣服玩具)开支2万元左右;三年共计6万元。
3岁半-6岁半(幼儿园):一学期学费3200元,六学期学费共计19200元。
6岁半-13岁(小学):由于学杂费全免,主要开销在报兴趣班,报了一个小提琴和一个英语外教班。小提琴一年一万元左右,英语一年两万元左右,六年的报班费用近18万元。
记者_林文婧 许春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