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村落小山头 藏着古道场
闽南网10月25日讯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崧山村,有一个小山头,面朝大海。山石上灌木杂生,此处隐藏着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古代道场。专家们初步认定为宋代遗留至今,可能是泉州目前仅存的一处古道场,或为古人祈福镇灾之用。昨天下午,当地请来多位专家,希望对古道场进行更深入的解读,便于今后保护利用。
石塔边的石碑正面刻有“天官赐福”
三座石塔
勾勒出古道场原型
现场看到的,是东边三座圆锥形的“石塔”,由一块块石头垒起来,边缘还经过细心打磨,使整个圆锥形看起来非常整齐。“石塔”还有看似圆形的底座,上面也是平的。因其造型相似,村民就称此处为“三座石塔”。
除了石塔外,道场似乎还有多层次的“底座”,同样是用精心挑选和打磨的石块垒砌起来。但因其规模太大,村民也搞不清楚古道场的整体形制。
三座石塔,依稀可推断出古道场的原型
家住当地的孙凯东回忆,上世纪70年代,他七八岁的时候,就对这个山头充满好奇,常常会和小伙伴去探秘。上了年纪的奶奶也搞不清楚这些石塔的真正用途,只是吓唬孙子,说这里和“死人”有关,没事别去。
后来,当地人在石塔周边又陆续发现一些石构件,其中最完整的一块石碑,正面竖刻“天官赐福”,背面上方横刻“元亨利贞”,中部有八卦图案,下端竖刻“神卦驱煞降祯祥”字样。孙凯东说,这块石碑被发现时是断的,他们将其拼起来立好。另外还有一些石构件,据说可以拼成八卦图形。包括陆续找到的其他9座类似石塔的基座,算起来原本应该是12座。
类似遗址福建省内尚未发现
昨天下午,当地请来了泉州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泉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泉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蒋钦全,中国道教协会理事、福建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吴历田等,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解密古道场。
黄真真表示,古道场遗址目前除了在2012年被列入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外,其他相关资料和内涵被了解得还不多。而古道场的形式在泉州乃至福建省内其他地方,都没有发现类似的遗址。
蒋钦全则认为,道场的基座是宋代的,部分构件可能是明代之前完善的。他曾听惠安当地老人讲述,有一种道场的形式,是根据十二地支对应的地煞方位来建12座石塔。众石塔最初从空中俯瞰,被摆成八卦形,这刚好与村民所述相吻合。道场又正对着泉州湾,石塔下方波浪形的底座,很可能是镇风祈福之用。
道场所在方位正好面向南北,处在山峦绵延的低落处,山外即是泉州湾的獭窟村。吴历田介绍,从现存最完整的那方石碑内容看,“天官赐福”是道教术语,是旧时用作祈福消灾的吉利话;背面上方刻的“元亨利贞”,出自《易经》。专家们建议,应尽快将古道场原版石碑妥善保护,对石碑拓片保存,同时复制新石碑。(海都记者吴月芳田米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