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中秋月夜白塔下 千人聚乐烧塔仔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9-28 08:30
  

       从历史的烽烟战火到现在的祈盼红火

  晋江新闻网9月28日讯 白塔旁锣鼓喧天,红灯笼随风摇晃;白塔下,六座砖塔里的火苗“激情四射”,火舌不时跃出砖缝,围观群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昨晚,安海传统民俗——中秋烧塔在安平桥畔白塔之下举行。

  晚7时许,已有不少村民带着一家老小,来到安平桥和白塔附近的空地上散步赏月猜灯谜,等待烧塔仔开始。除了当地民众,还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斗闹热”,活动现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记者在现场看到,白塔下筑好了六座砖塔,规格不一,最大的直径2米、高3.5米,最小的直径1米、高1.75米,每个塔的“肚子”里都装满了柴草。为方便空气流通,达到烟火通明的效果,在建塔时,特别在塔身上留出了大大小小的空洞。

  晚8时30分,烧塔仔正式开始。随着“轰”的一声和近千人的欢呼声,塔内的稻草和木柴被点燃,大火熊熊燃烧,火苗四处飞跃,最高的火舌有两米多高,不少砖块被烧得通红。

  “以前没看过这样的活动,中秋放假也不知该去哪玩,从媒体上看到安海有这个活动,出于好奇就过来了。”在水头上班的王明火,特意骑摩托车过来看烧塔仔,“没想到这么有趣,没白来,哈哈!”

  安海文史工作者高俊仁告诉记者,中秋节“烧塔”的习俗要追溯到元朝。相传元朝在泉南建有一个兵营,就设在安海镇。元兵欺压百姓,连菜刀也要上缴。为摆脱压迫和奴役,民众决定起义反抗,日期就定在中秋,以烧塔为号,村民一起动手,歼灭了元兵。当时民间就有“一家养三元,一夜全杀完”的说法。

  为纪念这一义举,后人在中秋节延续“烧塔”的习俗,代代传承,直到上世纪70年代前后中断。“时隔40多年,我们在2011年重新举行烧塔仔,今年是第五届。烧塔仔作为安海一个极具地方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应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下一代知道我们有这些民俗文化。”安海文化人士颜呈礼说。

  历史的烽烟战火早已消逝,如今的烧塔仔更成为人们祈盼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一种寄托。“小时候过中秋是最快乐的。”年逾七旬的黄阿伯,依然记得孩提时常跟在年轻人后面,等着安排一些活来干,拾柴、砌塔、点火,每一道程序,都有小孩“分管”,其中点火是最神圣的,“如今,看着烧塔仔的火焰,心里就期盼着生活能越来越好,日子能越来越红火。”

  “安海各界历来对文化建设十分重视。近年来,通过举办烧塔仔、水上捉鸭、博饼等活动,一方面传承弘扬传统民俗文化,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和规范约束,在活动中培育群众的文明素养。未来,我们将对安海文化进行系统化的深耕、挖掘、开发,把安海文化品牌更好地树起来、打出去,展示到海峡两岸,展示到全国人民面前。”安海镇镇长唐春晓表示。

  除了烧塔仔,安海镇党委、政府还组织举行了猜灯谜和安海传统童谣吟诵活动。

  (记者_张志耐 秦越 文图)

标签:中秋|烧塔仔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