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晋江安海小伙写文章呼吁新城建设沿用古地名
晋江新闻网8月11日讯 一个小小的古地名里,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老故事?来自晋江安海的90后小伙颜天怀,放弃了电视台的工作,一头扎进古地名研究中,翻书柜找资料,试图搞清楚安海140多个至今仍沿用的古地名背后蕴含的故事。前些天,他还写了两篇文章:《安海古地名浅析》、《关于保护、继承、发展安海古地名及古地名文化的建议》,希望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多沿用古地名,别让优秀传统文化断了根。
小颜经常循着书本骑行在安海的大街小巷
“我是孤独的,也是快乐的!”一脚踩进了古地名保护研究中,颜天怀觉得,前行虽孤独,却也充满好奇与乐趣。
异乡没有“嗦啰嗹” 他毅然辞职回了家
颜天怀是土生土长的安海人。他家离安海龙山寺不到200米,离安平桥大约1000米,从小他就经常在这些地方游玩;他也常常跟在大人身后,举着彩旗游街串巷,参加宗教、祭祀和民俗等活动。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逢农历龙年,龙山寺观音菩萨就要举行往浙江“南海”普陀山祖庙进香谒祖的活动。2012年恰逢龙年,他全程参与拍摄,在他的镜头里,不仅有包括泉州在内的闽南侨乡各地人,连台湾同胞以及南洋各地的分炉寺院信众也加入进来,场面非常壮观。后来,他与一名台湾摄像师合作,剪辑成纪录短片《龙山寺进香纪实》。
“那一次,我被家乡浓郁的闽南文化气息所深深震撼。”颜天怀说,这也是在他乡无法感受到的。大学期间的端午节,他嚼着肉粽却想念着家乡的嗦啰嗹、水上掠鸭,中秋节又特别想在白塔下来一场“烧塔仔”……那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块生我养我的、看似不起眼的土地里,竟蕴藏着如此厚重的文化、如此璀璨的文明。”
去年毕业后,学业成绩优异的他,原本已经和同学一起进入了九江电视台工作,但他还是无法适应异乡没有“嗦啰嗹”的端午节、没有“烧塔仔”的中秋节。最终他决定放弃,匆匆买了返乡的车票。
爱上研究古地名 写文章呼吁尽量沿用
“字仪华,晉邑安平尚賢人氏”,这是颜天怀的自我介绍,有些特别,也有些文绉绉。他认为,这是以一种古礼方式来敬重优秀传统文化。
回到家乡的颜天怀,对安海的“三崎五坊九围十埕十八埔廿四境卅六巷”尤为痴迷。
当他看到“鸿志崎”三个字,就查《安平志》等典籍,发现原来“鸿志”是“奉旨”的闽南语谐音,“崎”就是闽南语“斜坡”,意为明朝礼部尚书黄汝良迎奉圣旨的一条斜坡路;“石狮巷”是一条内部祀奉有石狮公的巷子;自家住的“尚贤境”,则是颜姓宗姓族群聚居地。
“豁然开朗给我带来的乐趣,那种感觉是难以名状的欢乐。”钻研这些古地名时,为了弄清楚背后的来龙去脉,颜天怀常常要独自翻书到深夜。他自嘲是个“个性怪异”的90后,也是孤独的。
前些天,他写了两篇文章:《安海古地名浅析》、《关于保护、继承、发展安海古地名及古地名文化的建议》,呼吁现代城市建设中,应多沿用古地名,别让优秀传统文化断了根。
“新城用古地名,是向先哲致敬。”在他看来,安海古地名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宗族、乡愁、民俗、信仰等文化,既承载了大量个体记忆和感情历史,又是安海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基于这种想法,他努力挖掘古地名文化的深层价值。
对于未来,颜天怀说,即使前路独行会更加艰辛,他也会义无反顾,一如当年毅然返乡。(海都记者 陈建辉 陈紫玄 文/图)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