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东石43岁“武痴” 华夏武术大赛勇夺三金一银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8-06 09:00
  

  晋江新闻网8月6日讯(记者_沈茜 赖自煌 秦越 实习生_朱晓玲 文图)昨日上午10时许,东石古寨广场里,一名身形健硕中年男子,娴熟地打着陈氏太极拳,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动作,引来不少群众围观。男子名叫许金钟,今年43岁,东石井林村人。

  7月底在泉州举行的第九届华夏南少林国际武术大赛中,首次参赛的许金钟,凭借超群的武艺,一举夺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谁也不曾想到,眼前这个有着精湛武艺的男子,其实是个全凭自己喜爱而刻苦练习的“武痴”。

  从小爱武曾去武馆偷师学艺

  许金钟说,从小他就对武术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可由于家庭贫困,他没能像别人一样去拜师学武,或者去武馆接受正规训练。

  许金钟七八岁时,村里办了个武馆,他常常忍不住到武馆偷看,默默记下学员练的一招一式,回家后再边回忆边练习。“我记得当时侨声中学有个武术队,我也经常去学校看他们练武。”就这样,虽然没有师傅的系统教学,但他靠这样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居然学出了一点门道,不管是散打、太极拳还是跆拳道,他都可以练上一段。

  5年前,许金钟有幸结识了泉州武术协会的一位老师。谈起当时的经历,他笑着说起了一段往事:当时老师教他练习基本功后,并不看好他,觉得他不一定能学会;可不轻易认输的许金钟为证明自己,回家后每天对着电脑自学少林派的南少林五祖拳和春秋大刀等项目;过了20多天,当他把一般人半年才能学会的套路展示给老师看后,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夸他是练武的好材料。

  常年出海甲板上练就好武艺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东石太极拳协会的蔡教练看到正在练拳的许金钟。爱才的蔡教练直言愿意教授许金钟练习陈氏太极拳,而许金钟也恰好被陈氏太极拳的刚柔并济和爆发力所深深吸引。接下来的1个月,许金钟在蔡教练的指导下,开始学起了陈氏太极拳,每当遇到理解不了的动作要领,他就虚心请教,并从中学到了不少太极拳的要领。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许金钟在泉州一家船务公司上班,工作性质要求他常年出海作业,每次出海就是半年多时间。这样一来,他就没法一直跟随教练习武。

  为更好地学好陈氏太极拳,许金钟购置了整套的陈氏太极拳教学光盘,每次出海他都带上。出海期间,每到晚上休息时间,他就对着电脑专研太极拳动作要领;次日凌晨,再早早起床,在甲板上苦学苦练。也正是在甲板上的坚持不懈,脱离了教练的许金钟,靠着自学,硬是把陈氏太极拳的拳法、刀法、剑法都学得有模有样。

  首次参赛一举拿下三金一银

  今年5月,出海归来的许金钟听说泉州将举行一场武术大赛,习武多年的他,虽然没有参加过类似比赛,但内心还是蠢蠢欲动。“毕竟练了这么多年,我也想通过比赛,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通过东石太极拳协会,许金钟顺利报名参加四个单项比赛。为更好地备赛,东石太极拳协会的师兄师姐们,也开始对他的动作进行细心的点拨和指导。

  “金钟能坚持多年自学习武,很让人感动,而且他练拳勤快,也很有毅力。”东石太极拳协会的刘英红表示。为帮助许金钟在比赛中拿到好名次,师从陈氏太极拳名师陈小旺、已习武八年的刘英红,开始经常主动地帮助许金钟纠正动作要领。

  也许是天道酬勤,让许金钟注定要在习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首次参赛的他,在四个单项比赛中,勇夺三个金奖、一个银奖。

  “太极的一招一式看似飘逸,其实蕴含着极大的力量。”说起对太极拳的感悟,许金钟侃侃而谈。此次参赛拿奖,也更激发了他坚持习武的热情。他说,学习武术,不仅传承了中华的传统文化,自己也能从中受益,强身健体,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参与到太极拳中来,把它发扬光大。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